故乡酒俗(二)
文/秃山情
青海东部是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深度交融地区,也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这里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民族一道绘就了团结幸福繁荣和谐的美景图,共同书写了开放交流包容发展的悠久史。尤其是藏民族围绕青稞美酒在时光的琴弦上弹奏了千年不息的美妙旋律,用独特的酒俗、美好的愿望和极度的热情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和一篇篇优美风情的篇章。
一、岁月深吹藏家风
笔者通过一生的经历,深深觉得绝大部分藏族朋友是谦恭礼让、信仰弥坚、尊老爱幼、敦厚诚实、喜饮青稞美酒的,同时也是深具悲悯情怀,崇敬自然,祈求众生皆安的善良民族。也深深觉得故乡的许多习俗都刻有较为浓郁的与藏文化交流的痕迹,如汉族家庭的生产生活、婚丧祭祀、民风民俗、沟通交流等方面都深烙着藏家印记。
曾记得爷爷家的隔壁邻舍都是藏族人家。据说我的家族与藏族同胞深度交往了二、三百年,在家族的生存、发展史上男子们不乏与藏女结婚繁衍生息的。爷爷辈以上的家庭日常交流都是用藏语,全家人都穿藏服、行藏礼、重藏俗,可以说是高度藏化了的汉族。唯有汉族的标志就是每年除夕那天贴对联,春分之日去上坟祭祖,平时与藏族并无二致。
因为奶奶是藏家女子,因此她就口口相传的方式,给父亲和叔叔二兄弟从小传授了许多藏家传统的酒曲小调、民谚民歌、青稞“酩馏”酒的酿造工艺以及藏靴、藏袍的制作等许多藏家文化和技艺。叔叔虽为文盲但天资聪颖,记忆力超强,声音高亢嘹亮,悠扬婉转,在当地唱藏家酒曲时很有名气。以致后来许多藏族人家或村庄举行射箭宴宾、举办婚礼、文艺汇演、节日集会等活动时,专程叫叔叔去演唱。或比赛、或对歌、或捧场,无不掌声雷动,好评如潮。
父亲的藏话也非常流利,在与藏族朋友交流时全程用藏语并且运用自如。年轻时喜穿藏服,在酒酣耳热之际也能演唱藏家酒曲,有时或两人、或多人一起共同表演藏族称作“则柔”的集体舞蹈。同时对藏俗一清二楚、了解颇深。一生结交了不少藏族朋友,有的可以说是生死不渝的铁杆朋友,个中之情赛过了一母同胞的兄弟之谊。因此笔者自小参与了许多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山歌对唱、节日集会等活动。家里也隔三差五的来父亲的藏族朋友们串门、喝酒、聊天,耳闻目睹了许多藏家酒俗,至今记忆犹新。
二、青稞美酒藏家情
青稞“酩馏”酒曾经是青藏高原上家家户户自酿的独有的“琼浆玉液”,也是藏民族最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每当节日聚会、家族共享活动、庄园庆典等宴客时,藏民族的敬酒礼仪颇具庄重,议式感十足,令人影响深刻。
过去为了大宴宾客,主人家一般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前就开始精心筹备。等到宾朋满座,佳肴满桌,香气四溢,笑语盈盈时,在分享藏家特有的肉包菜包、馒头油饼、酥油糌粑、羊肉肋条以及混合着酥油、红糖、蕨麻、大枣、葡萄干等熬成的八宝大米饭团(藏语称作“头瓜”)后,装扮一新的主人家取出深埋在马圈或藏匿在马粪堆、草房中自酿的装在陶瓷瓶里的“酩馏”酒。先诵经向四周不断抛洒,以示敬谢天、地、神,然后才用来招待众宾客。这时家中成员中一人抱着能装一、二十斤左右的陶瓷瓶(俗称娃娃瓶)专门倒酒,主人双手端着倒满八份酒的龙碗从年长者起按年龄大小依次敬酒。尤其是对年长者尊敬有加,敬酒时双手平端酒碗过顶、身躯微微前倾、目光向下、语气委婉、再三相让。当客人端起酒碗不论喝与不喝,还给主人时都要象征性地再添上几滴酒,再进行第二次敬酒或转为下一人。一般连敬三碗为上,藏语称为“关角松波”,寓意为“代表佛法僧且呈吉祥如意的三杯酒”。而被敬者双手接过酒碗后,左手持碗,右手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轻弹,如此反复三下,以示对佛法僧和天地神的深深酬谢和无限敬仰。
过去藏家待客一律在房子深度达十米左右的宽大伙房中进行。年长者一般在锅台烟道通炕的大炕上围桌环坐,其余人都铺着羊毛白毡或毯子的地下分几长溜席地而坐。待主人敬酒完毕后,每桌放一个装满青稞酩馏酒的陶瓷瓶和几个龙碗,在龙碗里倒上酒后按顺时针一人一口轮流喝酒。一边按量畅饮、多少自定,一边笑谈天下事、畅诉古今情。真是欢声笑语不断,融洽相处致祥。不象汉族人家高声划拳,人人过关,强人所难,非喝不可。
唱曲喝酒是藏族人最主要的娱乐、助兴方式。真如一句“花儿”词为证“汉民们喝酒要划(猜)拳里,藏民们喝酒是要唱里”,可见这就是两大民族喝酒娱乐方式的最大区别。当酒致半酣,唱词优美动听曲,韵律起伏扣人心的祝酒歌声不时响起。真是你来开唱我应对,一人唱罢众人呼;此起彼伏显才情,喝酒场上逞英豪。整个酒场以独唱独舞、边唱边舞敬酒为主,当一人唱罢时全场欢呼雷动,声振屋宇,人人都自觉端碗自主喝酒,多少由己。刚喝完敬酒又有一人自告奋勇唱了起来,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贯穿整个宴会始终。整个酒场合显得轻松自如,其乐融融。俄尔也以偶数为准多人参与的“则柔”集体舞表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动感奔放。充分体现了藏家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练就的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除特定场合外,一般宴宾场上的酒曲唱词都是祝福美满幸福、吉祥如意、众生安宁、丰衣足食、天(山)神永佑等美好词句。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主人豪放热情的由衷赞美。
无论何种场合,当宴会结束时,客人中选出最能唱的选手,唱一曲最后对主人美好祝愿的“扎西”(即祝福曲)曲。一般从房中起唱,边舞边唱边行,一直唱到舞到院子里、大门外。“扎西”曲唱罢标志着宴会结束了,众宾客当即四散回家。主人家的所有亲人都端着龙碗不时劝酒,将客人送出大门或送上马。这时歌声和着美酒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传递着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在蔚蓝的天空下愿我们日月同辉,吉祥安康;在辽阔的田地上愿我们五谷丰登,生活富足;在广袤的牧场上愿我们牛肥羊壮,举杯高歌。祝愿主人和千千万万的人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中,幸福安康,美满如意……。真是以礼相待,以情相融,让温暖与尊重充满每个瞬间;以歌致谢,以唱寄情,让祝福与美好充盈主人心室。
三、藏家婚礼待客尊
世居在河湟地区的藏民族,在不断繁延生息的历史长河中,美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论婚丧嫁娶、宗教活动,还是节日庆典、朋友相聚,都用美酒来表达最高礼仪和最醇厚的情谊。
当闭上双眼,静静回忆往事,故乡的一切就像一幕幕电影镜头一样,不时闪显在脑海中。尤其是藏家结婚时的宏大场面、热闹非凡的气场、美酒待客之尊的画面清晰如昨。
过去藏家子女结婚,一般都是由双方父母包办。通过试探、请媒、相亲、提礼、定亲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程序后,最后水到渠成,商定婚期,举办婚礼了。当然每一项仪程都少不了青稞“尕酩馏”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举办藏家婚礼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处处体现着游牧文明的印记。大喜之日人人都穿戴着藏家特有的服装,戴着用狐狸或羊羔皮毛做成的帽子,穿着在衣服边上镶着水獭皮、氆氇或彩布,在衣服领口、大衿、袖口上翻卷出雪白的用羔子皮点缀的藏袍。有些年轻人脚穿彩绘的结实耐用的藏靴,显得精神抖擞、干练十足。在空间非常宽阔的伙房大锅里煮着整条肋骨的羊肉和大块牛肉;铜壶里滚着香气浓郁的奶茶;桌子上摆满形如“牛舌头”的藏式油饼,还有个头硕大的馒头;在碟子里码着小山似的切成莲花状的酥油,还有曲拉(奶酪)、炒面、水果等;在几付大蒸笼里盛满菜包、肉包和糖包。还有在院子的角落里放着几个装满自酿“酩馏”酒的大坛子或大缸。同时也专门安排一名年岁较大者用藏式大铜壶在用羊板粪燃起的大火边负责烫酒。凡是待客的炕上、房间、地下都用火盆笼着牛粪为燃料的大火 ,显得温暖如春,舒适祥和 。
当新娘和女方嘉宾在约定的时间里即将到来时,主人家先打发家族、亲戚家的青年人到村头前去接客。当接到客人问讯寒暄后,就双手躬身敬献哈达,并端着在碗边沾帖着三片酥油(意为“吉祥如意、丰衣足食”)、盛满“酩馏”酒的龙(银)碗,再三相让。而后给客人牵马坠蹬,帮拿着礼物和其它东西走向村里。
一般走到村里时,又遇到第二拨人员来接客。这是由村庄的头面人物、年长者和隔壁邻舍人员组成,代表的是庄园的全体男女老少来接客。整个过程显的非常庄重、热情、有礼和仪式感。其间仍然少不了哈达、青稞酒和龙碗,规程和敬辞完全等同于第一拨接客者。
当第一拨和第二拨接客者共同蔟拥着女方嘉宾涌向男方大门时,只见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点燃柏树枝的香气,院中的桑炉里新煨的桑烟袅袅上升,点燃提前在佛堂里备好的排排佛灯,显得煌煌赫赫、流光溢彩。满目皆是身着传统服饰的老人、男子和衣帽锦簇、色彩艳丽、满身银饰的妇女、姑娘,还有人群中犹如小鸟一样飞来穿去的小孩。当打猎用的传统火枪替代礼炮放响三声后,男方代表即兴朗声致辞,热烈欢迎女方嘉宾的到来,同时给每一位客人敬献哈达,双手高举龙碗敬青稞美酒。女方嘉宾代表双手接过龙碗后,左手持碗,右手用无名指不断诵经蘸酒轻抛,随后也即兴朗声答谢男方及庄园的热情接待和倾其所有的款待。双方代表满含深情,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祝福婚姻美满,鸾凤和鸣,相伴永恒;祝福感恩相识,友谊长存,彼此珍重。精彩的祝辞不时引得观众喝彩声、欢呼声和掌声四起。真是以诚相待,情景相融,贵客临门就是最美的风景;情感爆棚,仪式感满满,美酒敬客就是最高的礼仪。
当双手将尊贵的客人分长幼、男女依次让进大门后,男方嘉宾才最后进门。在完成一整套规定的婚礼程序后,喜宴就开始了。锅台连炕的伙房大炕、放着八仙炕桌且铺着白毡或毯子的地上是招待女方嘉宾和重要客人的地方。其他房间或平坦如场的房顶上是招待一般客人的地方。所有嘉宾都席地而坐。待分享满桌的美味佳肴后,主人家将万千盛情浓缩在盛满“酪馏”酒的用酥油装饰的龙碗中,两臂间搭着哈达、双手高举酒碗依次敬酒。每一句让词、每一个表情都充满着款款的待客之道,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动都透露出尊敬与诚恳。酒过三巡后,酒曲仍然是表达情怀、倾诉衷肠的最佳媒介。男女双方嘉宾你唱我应、你来我往,一曲接一曲,一首连一首,不断将婚礼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真是空气中飘着酒香,庭院内高朋满座,歌声中蕴藏深情,每一刻都闪耀着精彩。
藏家酒俗让人称道,每一处每一节都彰显着礼仪与热情,每滴酒每句话都饱含着深情与暖流……。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