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 东方雄安
作者/卢晓敏
在世界的东方
在首都的京南
有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
座落在华北平原
它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倾注了世界的目光
这是祖国的宏伟蓝图
打造了新世纪的样板
是继深圳浦东画圈儿之后
又一个新规划的领航
有一个金融科技教育
多方位于一体的新圈儿
这就是千年大计
东方雄安
我们聚焦雄安
你承载着非首都
疏散功能的进程
以国际标准中国特色
高点定位在国际领先
你浓缩美丽河北
一座生态环绕的都市
未来之城生态门户
雄安郊野公园
将成为雄安市民
亲近自然的娱乐休闲
可以尽享燕赵风情
穿梭于芦苇丛中
体验白洋淀的鱼米荷莲
生态雄安将竖起绿色屏障
犹如蓝宝石
在秀美的大地上镶嵌
雄安国家大计祖国名片
大兴通用机场感召着
世界各国的人们
高速公路高铁
从四面八方汇聚雄安
京津冀金三角
引黄河之水注入白洋淀
大型国企央企搬入雄安
将一飞冲天
雄安中国的黄龙
遵循风水五行
国家政策引领我们发展
护佑祖国平安
更有有志之士
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
补充经济拉动内需
为建设新雄安
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雄安你拥有
世界一流的大学
你是人们向往的天堂
你是高科技的明天
千言万语道不出
雄安的壮美
万语千言说不尽
雄安的发展
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期待着一个未来
不可估量的
领先世界的雄安
解析:
这首《千年大计 东方雄安》以饱含激情的语言,紧扣“千年大计”的时代主题,全景式展现了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建设成就与未来愿景,是一曲对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的颂歌。全诗结构清晰,从地理方位到历史意义,从规划蓝图到功能定位,层层递进,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新时代画卷,质朴中透着自豪,平实里见出力量。 一、开篇定位:精准勾勒雄安的“时空坐标” 诗歌前四句“在世界的东方/在首都的京南/有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座落在华北平原”,以“世界—首都—华北平原”的空间尺度递进,精准锁定雄安的地理坐标:“东方”彰显国际视野,“京南”点明与首都的战略关联,“华北平原”勾勒地貌特征,“拔地而起”则以动态词语写出新城建设的迅猛与活力。开篇不事雕琢,却以“定位清晰、指向明确”的白描手法,让雄安的形象瞬间立起,如同在地图上精准标注的“未来之城”,直观而有冲击力。 二、“东方明珠”的隐喻:从“物质新城”到“精神象征” “它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倾注了世界的目光”,以“东方明珠”喻指雄安,既呼应前文“世界的东方”,又赋予其“璀璨夺目”的象征意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新城,更是承载世界期待、展示中国智慧的“国家名片”。“倾注了世界的目光”一句,点明雄安作为“千年大计”的国际关注度,将“地方建设”提升到“全球视野”的高度,初步凸显其历史分量。 三、历史纵深感:从“深圳浦东”到“雄安领航” “这是祖国的宏伟蓝图/打造了新世纪的样板/是继深圳浦东画圈儿之后/又一个新规划的领航”,通过与深圳、浦东的对标,赋予雄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画圈儿”的通俗表述(暗指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让读者迅速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建设的迅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