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转化与发展
第一节 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阐释与礼义延伸
儒家传统文化以“仁爱”为伦理核心,以“爱人”为本质,从家庭“孝悌”延伸至社会“泛爱众”,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逻辑,是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源头。其落地依赖“礼”与“义”双重支撑:“礼”以行为规范将“仁爱”具象为社会秩序;“义”以道德准则为“仁爱”划定价值边界,二者共同构成传统伦理实践的核心。
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当代需求,对以下三种理念进行现代转化:其一,剥离“仁爱”理念的封建等级色彩,回归“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平等本质,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摒弃“封建礼仪”的宗法属性,提炼为“秩序和谐”内核,升级为现代公共礼仪、文明规范与治理领域程序的正义;其三,拓展“义”的内涵边界,突破传统“个人伦理”范畴,延伸为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与全球层面的“人类关怀”,使“仁爱—礼义”体系适配当代社会发展。
第二节 儒家中庸智慧的实践创新与和谐追求
儒家中庸智慧是“仁爱”思想在方法论层面的深化,核心要义为“执两用中”“和而不同”——“执两”正视事物矛盾两端,“用中”在对立中求动态平衡,避免“过”与“不及”的两极;“和而不同”尊重差异、追求和谐,而非无差别统一。这一智慧本质是为“仁爱”所需的人际和谐、社会稳定提供可操作方法,是传统中国应对复杂问题的思维范式。
在传统文化社会中,中庸智慧贯穿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个人层面以“过犹不及”引导言行适度;社会层面以“和而不同”协调多元关系。但封建集权强化阶段,其曾被曲解为“保守妥协”,主动化解矛盾的积极价值被弱化。
立足当代“利益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矛盾复杂化”的现实,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激活现代价值:文化领域,以“和而不同”应对全球化文化交织,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避免“文化霸权”与“文化自卑”;生态治理领域,以“执两用中”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反对“先污染后治理”与“为保护弃发展”,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民生领域,以“适度均衡”原则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教育、医疗区域的城乡差距,不搞“平均主义”、不放任“差距扩大”,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分级诊疗制度”平衡“效率”与“公平”,让中庸智慧成为当代社会治理的实用工具。
第三节 儒家民本理念的治理升级与大同愿景
儒家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是“仁爱”思想在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核心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将民众视为国家存续根本、君主统治基础,强调统治者以“仁爱”待民,通过“保民”与“富民”实现“安邦”“治国”。但受封建制度的局限,民众始终处于“被动受惠”地位,缺乏治理参与权,与“大同社会”理想存在明显的差距。
儒家传统文化的“大同愿景”是“仁爱”理念的终极追求,《礼记·礼运》描绘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蕴含“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社会共治”内核,与现代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呼应。
以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遵循,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任务,推动民本理念升级与大同愿景实践:其一,突破封建“君本”的局限,确立“人民主体地位”,将“为民做主”升级为“由民做主”,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民众治理参与权,让“仁爱”从“统治者关怀”变为“人民权利”;其二,将民本理念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实践,通过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共同富裕”,将“大同”理念从“道德愿景”变为“制度实践”;其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大同”维度,将传统“区域理想”升级为“全球共同发展”理想,面对全球挑战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让儒家“仁爱”与“大同”思想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资源。
本章小结:核心主线与逻辑链接
本章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主线,梳理其“内涵—载体—方法—目标”逻辑思维脉络:以“仁爱”为思想内核,以“礼义”为实践载体,以“中庸”为实现方法,以“民本—大同”为治理标志与终极愿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造性转化”破除封建局限,通过“创新性发展”赋予当今时代新内涵——“仁爱”对接“以人民为中心”,“礼义”适配现代规则体系,“中庸”服务治理现代化,“民本—大同”升级为“人民当家作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守中国文化的根脉,扬弃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主编:吴文頗(源自大地),中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原任济南铁路分局副局长兼高级工程师。社会兼职: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学会书记兼交通运输专委会会长暨省学会智库研究院院长。现代诗集《源自大地》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任国务院安成信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文联主席文化部周巍峙部长、全国摄影协会主席邵华将军等领导学者,分别题词签名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