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三百九十五)》
作者:张志江(北京)
三百九十五
后出师表(七)
精英折损伤元气,
国计亏空叹夕阳。
有志均为贤子弟,
怀安莫问美儿郎。
注: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七)中,向刘禅陈述,人才与精锐兵力的严重损耗情况。并警示若此趋势持续,将严重削弱蜀汉抗敌能力。以此论证其北伐紧迫性与必要性。

《后出师表》(七),以凝练诗句诠释原文警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情感张力,可从三方面具体分析:
1. 首联写实:直陈蜀汉危机,呼应表文核心
“精英折损伤元气,国计亏空叹夕阳”两句,直接对应《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陈述的“人才与精锐兵力严重损耗”——“精英折损”是对蜀汉核心力量流失的概括,“伤元气”点出损耗对国力的根本冲击;“国计亏空”则指向国家财力、国力的空虚,“叹夕阳”用“夕阳西下”的意象,将蜀汉局势的濒危感具象化,既含对国运衰退的感慨,也暗合表文中“若此趋势持续,将严重削弱抗敌能力”的危机预警,为后文论证北伐必要性铺垫基调。
2. 尾联对比:明辨立场态度,强化北伐逻辑
“有志均为贤子弟,怀安莫问美儿郎”以鲜明对比深化主旨:前句中“有志”呼应诸葛亮北伐的坚定志向,“贤子弟”指代拥护北伐、有担当的忠勇之臣(如诸葛亮及其麾下支持者),肯定了为蜀汉存续主动担责的力量;后句“怀安”直指“贪图安逸、回避危机”的消极心态,“美儿郎”则暗讽那些只图安稳、不忧国事的苟安者。这种对比恰是对表文“论证北伐紧迫性与必要性”的诗化表达——唯有摒弃“怀安”,追随“有志”者北伐,才能扭转“精英折损、国计亏空”的颓势。
3. 整体风格:以诗释史,凝练传情
全诗四句皆围绕《后出师表》(七)的核心信息展开,无冗余笔墨:语言质朴却精准,用“元气”“夕阳”等通俗意象让历史危机更易感知;情感上既有对蜀汉衰退的“叹”,也有对“贤子弟”的肯定、对“怀安者”的批评,与诸葛亮表文中“恳切警示、力主北伐”的语气高度契合,实现了“以七绝形式浓缩史论、传递历史忧思”的效果。



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二十)》
作者:张志江(北京)

二十
三让徐州(押屋韵)
频频礼让为军民,
屡屡辞推非草木。
自在清明奉柏梁,
悠闲造化承天禄。

注: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攻打徐州告急,刘备破曹后,徐州牧陶谦向刘备首让徐州;曹操接受刘备建议,撤走围兵,陶谦再让徐州;陶谦患病,自觉时日无多,三让徐州。但均被刘备拒绝。

张志江,字乐天,号观潮散人。北京八大处。
偶有小作散见于相关载体。其【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系列作品】等,被优选进《今日头条》、《百度》等数十家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