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作赋吟诗似用兵(2025-09-15)文'流星雨
作赋吟诗似战场,万千文字好儿郎。
谋篇必据眼前境,立意安依即定方?
用韵调音须准确,遣词炼句务精良。
起承转合浑然体,顿挫抑扬堪玉章。
《论诗赋创作之道》一诗以军事喻文学,形象深刻地阐述了诗歌创作的严谨性与艺术性。以下从意象运用、创作理念、结构艺术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战争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首联“作赋吟诗似战场,万千文字好儿郎”将创作过程喻为沙场鏖战,文字拟作精兵猛将。这种类比突破传统文人雅趣的窠臼,凸显创作活动的激烈性与系统性:笔锋如剑刃,谋篇如布阵,炼字如点兵。宋代陆游“文章如弈棋,分段固其宜”之论可互为印证,皆强调创作需有战略思维。
二、辩证统一的创作哲学 颔联“谋篇必据眼前境,立意安依即定方”揭示创作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作者反对僵化套用既定方案(即定方),强调立意需根植于特定情境(眼前境),这与王夫之“即景会心”说相通。但同时又通过反问句式暗示,真正的创作自由恰源于对艺术规律的深刻把握,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指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境界。
三、音律结构的精密建构 后两联集中展现诗歌形式美的追求:“用韵调音须准确”体现声律的规范性,“遣词炼句务精良”追求语言的精确性,“起承转合浑然体”强调结构的有机性,“顿挫抑扬堪玉章”注重节奏的韵律性。这四个层面由微观至宏观,构成完整的形式美学体系,与《文心雕龙·声律》中“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的音律追求一脉相承。
此诗最妙处在于将军事学的系统思维与文学创作规律相融合:既强调“谋篇立意”的战略高度,又注重“遣词炼句”的战术执行;既追求“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又不废“顿挫抑扬”的细节雕琢。这种跨领域类比生动揭示了优秀诗赋创作所需的全面素养——既要有统帅全局的胸襟,又要有锤炼字句的匠心。
全诗本身即是其理论主张的完美实践:采用七律体裁展现“用韵调音”之精严,中两联对仗体现“遣词炼句”之工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彰显“浑然一体”之境界,平仄交错实现“顿挫抑扬”之音效,堪称诗论与诗艺的双重典范。
作者简介
流星雨,本名刘心宇,男53岁,河南开封人,中医副主任医师。游医四海,服务万邦。赏湖光山色,品风土人情。舒怀遣兴,多有所得。诗词发表于《中州诗词苑》、《东方文学爱好者学会》、《诗天子》、《中国人民诗刊》、《今日头条i》丶《都市头条》、《中华文学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