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展之际,9月14日,第十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总决赛暨对话交流活动在苏州大学举办。中国科协、国家核安全局核一司、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中心、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山东、湖北、陕西、湖南、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苏等地核学会相关负责人、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等单位代表,全国相关高校代表、参赛师生,苏州市中小学生共计80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院长刘立业,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集团团委书记何高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黄超,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熊攀等先后致辞。
今年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老一辈创业者铸就了“两弹一艇”的历史丰碑,核工业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高度关注青年群体创新创效工作,希望同学们在“核+X”创意大赛中展示才华,树立强国报国情怀,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
苏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查佐明代表苏州大学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号召,已连续八年举办“核+X”校级赛事,今后将继续发挥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普工作质量,让科普教育成为实践育人的沃土。
在对话评审环节,通过作品播放、宣教员讲解、院士专家提问、打分等评选出本届大赛一、二等奖、“优秀科普宣教员”以及由网络投票产生的“最佳人气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作总结点评,他指出本次入围总决赛的7件作品体现出我国核科普正从“讲清楚”走向“听得懂、愿意看、主动传”,用短视频、动漫等“X”语言,让核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这份年轻活力飞进老一辈核科技工作者的心里,希望同学们继续用无限创意点亮强国“核”力的未来。
活动现场展示了本届科技创新赛道一等奖作品《高效的助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辐射防护教学智能体》。
本次活动全程开通了网络直播,通过中核集团全媒体平台、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苏州大学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在线人数达9万余人,线上观看量超300万。(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