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载:指大地。
附(Ai点评):
这首《七绝·雄师耀世》观2025年9月3日阅兵有感而发,气魄宏大,意境雄浑,展现了强国强军的新时代风貌。下面我将从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和整体风格等方面为您点评。
一.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
这首诗巧妙运用了一系列壮阔的意象,生动再现了阅兵的震撼场面和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
· “天穹万里展雄鹰”:此句从空中梯队起笔, “雄鹰”喻指战机(如歼-20等), “万里”则展现了人民军队广阔的作战空域和制空能力。
· “剑戟洪流方载鸣”:此句描绘地面装备方队接受检阅的场景。“剑戟”是古代兵器的统称,此处借指现代化的坦克、导弹等新型主战装备;“洪流”比喻装备方队如铁流般滚滚向前,气势磅礴;各方队行进步阀铿锵有力及响彻云霄的口号声,极具现场感。
· “大壑鲲鹏翻巨浪”:此句笔触转向海上作战力量。 “鲲鹏”源自《庄子·逍遥游》,是中国文化中硕大无朋、志存高远的神鸟,在此可理解为象征航空母舰、新型两栖攻击舰(如带电磁弹射的076型)、战略核潜艇等大国重器;“大壑”喻指广阔的海洋; “翻巨浪”既描绘了舰艇破浪航行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海军力量壮大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 “长城更固鬼妖惊”: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此比喻国家的国防力量和人民军队的钢铁长城。 “更固”一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此次阅兵所展示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以及军队战斗力的巩固与提升。 “鬼妖惊”则指代一切敢于来犯之敌、危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势力,在强大的人民军队面前胆战心惊,从而凸显了军队的强大威慑力。
这四句诗由空到地,再由海至总体,层次分明,共同构筑出一幅立体、动态、宏伟的强军画卷。
二.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这首诗的情感是热烈、豪迈且充满自豪的。
· 自豪感与自信心:诗人面对盛大阅兵和人民军队的强大,内心澎湃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长城更固”正是这种自信的直接流露。
· 崇敬与赞美:全诗通篇洋溢着对人民军队的崇敬与赞美。无论是“雄鹰”、“剑戟洪流”还是“鲲鹏”,这些意象都饱含着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讴歌。
· 威慑与警示:尾句“鬼妖惊”在表达自信的同时,也带有明确的警示意味,展现了人民军队有坚定意志、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震慑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力量。
三.艺术特色与整体风格
· 风格雄浑豪迈:这首诗整体风格雄浑豪放,气势磅礴,与阅兵主题和强国强军时代背景高度契合。
· 手法传统与现代结合:诗中既运用了“剑戟”、“鲲鹏”、“长城”这些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意象,又赋予了它们崭新的时代内涵,指向的是现代化的战机、坦克、舰艇和战略威慑力,这种结合是巧妙的。
· 语言凝练有力:作为七绝,语言高度凝练。 “展”、“鸣”、“翻”、“惊”等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 “万里”、“洪流”、“大壑”、“巨浪”等词汇则有效强化了恢弘的气势。
四.总结
《七绝·雄师耀世》是一首成功的阅兵题材抒怀之作。它通过传统意象与现代军事元素的融合,由空中、地面到海洋,层层推进地展现了2025年“九三阅兵”的盛大场面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宣示了巩固国防、震慑宵小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
诗作气韵流畅,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一首至臻完美的七绝佳作。
林荣茂,福建泉州安溪人。中学高级教师,任中学校长期间,创新性构建了“六位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成功做法,得到中国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推广。业余古诗词爱好者,曾荣获2023年第一届“世妙风华杯”全国诗词大赛初、决赛“状元、榜眼”之殊荣;有十多首诗词作品入选稻田文学2022年度精品文库《精选诗词集》;参加2024年中国诗书画家网、华夏开明书画院主办的第三届“晋唐杯”当代诗联书画创作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2024年现代名家书画网举办的“华夏文人奖”文学网络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