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兴安岭
文/铁九师毛永久

我1965年12月应征入伍,被编入铁道兵9师新兵团。在大连湾新兵训练三个月结束后,我们全体新兵又乘铁路棚车北上,与正在大兴安岭修铁路的大部队会合。
直到第四天早晨,火车才停在一个叫加格达奇的地方。当时,铁路才刚刚修到那里,只是新建了几条股道,还没有车站站台和站舍。在近处平缓的山坡上,到处是部队搭建的临时帐篷。附近,也只有一片片塔头地,远处,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和森林。
下车吃过早饭,就有大批解放牌敞篷汽车来接我们,我们乘汽车出发。一路上沿着林间蜿蜒崎岖刚修建不久的临时公路,缓缓地向北方进发。三月中旬季节,在关里老家,应该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而在大兴安岭林区,却还是白雪皑皑和天寒地冻。
汽车驶入深山林区,一路不停地颠簸,我们都穿好皮大衣,捂紧皮帽子。坐在车上举目远望,广袤的原始森林包裹着山脉,一望无际。路两旁,一排排落叶松和一簇簇无叶的白桦树,却好像故意要和恶劣环境作对,依然仰首向上,尤其显得苍劲傲然和挺拔。
我们的车队,沿着刚开掘出的林间公路,一路摇晃着,缓慢地向前行进。直到当晚暮色朦胧时,才到达塔河镇的老连队,这就是我们所要到的目的地。
塔河镇,是本地林场的场部所在地,当时住有几百户人家。镇的南边有一条河,当地人都称为塔河,可见塔河镇的地名是由此而来。镇的东边,地势平坦,有弯弯曲曲的小溪,望不到边的小树林,还有几片刚开垦出来的菜地。在镇的西边,不远处是一座座高山,山后又有群山相连。在镇的北边,是一个漫长的山坡,山坡的西边也是群山。而新建的铁道线路,正好从这个山坡的东边由南向北穿过。
塔河地区,当时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在0度左右,冬季最冷时-43度。又因为,当地的常住人口和居民点稀少。因此,在那样恶劣条件下修建铁路,只能是组织更加严密和英勇顽强的铁道兵部队。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那里的林业资源,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一项重要工程,就是要修通大兴安岭的林区铁路。早在50年代末,地方政府就派出施工队,他们曾先后三进三出大兴安岭,都是因为气候异常寒冷,而不得不中途返回。失利的主要原因,除了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跟不上,最主要是,一般人经受不起高寒地区的恶劣气候。
当时,铁9师司令部就驻在塔河镇上。镇上仅有的一条300多米长的大街,也没有名字。在师司令部的西边,紧挨着的有师直给水营、机械营。在司令部的东边,驻有当时配属我们师的第53野战医院。而我们通信连,隔着一条铁道线驻在不远的北山坡上。与我们连队紧挨着的,西边是师直有线通信连,北面是师直汽车连。
我们铁9师的代号当时叫3335部队,我们连队的代号是40分队,平时都称为通信连。连队下辖通信排、有线排、无线排和修理所,而通信排又有通信班、电话班、载波班和骑兵通信班。到老连队的第二天,我们又重新填写军人登记表,之后我被分配到载波班。
在当时,我们连队分为两个地方居住。在平时,因为电话班、载波班和无线电台都在师部院里执勤,因而要住在师部大院内,其余人员都和连部一起住在北山坡上。当时,我们连队共有6栋房屋,都是“板加泥”临时结构。其中大的3栋用于人员住宿,最大的一栋用于食堂、会堂和课堂,那时我们都习惯叫它‘三用堂’。另外两栋比较小的房屋,一栋是连队的车库,用来存放摩托车,另一栋是作为马厩用。
刚到大部队不久,连队就组织我们集体学唱革命歌曲。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直到现在,有时候我也能哼唱几句。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在大兴安岭塔河,当时铁道兵部队的日常生活很艰苦,就是在夏天,我们也很少能吃到新鲜蔬菜。因为无霜期短,当地不适合种植蔬菜。心有不甘,有的战友从家乡邮来菜籽,尝试着种在营区门前空地上,可在秋收时,胡萝卜长得短小,基本上没收成。有的试种土豆,收获时长得也很小。倒是有一种像芥菜疙瘩,名叫“不留克”的,似乎很适合当地种植,但这种根菜很不好吃,而只能用来腌咸菜。
属于高寒地区的大兴安岭春夏两季却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五月的中下旬,大兴安岭的北国之春才姗姗而来,可不到一个月转眼又到了夏季。在五月下旬,正是兴安杜鹃盛开的时节。如果这时你去观赏林区风景,走出连队营区不远,除了墨绿的松树林和白色的桦树林,还能看到的,就是一簇簇红艳艳的兴安杜鹃花闯入我们的视野。她们趁着还没完全消融的残雪,在山野之上,在沟壑之中,在寒意料峭的春风中,她们顽强地开放着,让群山和林海都变得鲜活起来。
记得当时,铁9师成团建制的部队,都沿着一条直线驻在深山老林。从塔河到樟岭一百多公里,沿线驻有三个团的兵力。而这一路上几乎没有人间烟火,为了建设和保卫祖国,他们常年在环境恶劣的深山老林修建铁路。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有的甚至牺牲了短暂的生命,默默地长眠在那荒凉的山峦之中。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艰苦的年代,也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有我不可磨灭的青春回忆!

作者毛永久,河南省长垣市人,1948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应征入伍。先后在铁九师和沈阳军区军交部门服役,1993年10月转业到哈尔滨铁路分局。
责编:槛外人 2025-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