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群言堂笔
首先声明,书有良莠之分。读书当然要读好书。好书一上手,就知心里有没有。
一般而言,书可以精读与泛读。精读,是指知其意,而又要知其肌理。泛读,是指根据内心走,是如饥如渴的一扫而过。
青少年时期,大家或许都这样,是为情节而情节,为人物命运而命运。不会停下脚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或是采用的是什么技巧和方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不求甚解,换一种说法,就是为了阅读的快乐。
而精读就不一样了,是要反复地读,来回地体会,通过拆解,来顿悟其中的奥秘。不然就不能悟得其中的方法,乃至技巧与思想。一旦达到融会贯通,那么阅读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了。拿民间所说,就是真正开窍了。
尽管精读与泛读都是读,但读的要义不同,故差别很大,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精读是为研究,或是为艺术,形象说法,这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取经,最后化着一种知识为我而用。而泛读,只为慰藉心灵,是一种感情的需要,从而消除寂寞的心。
读小说,能体察人间的烟火,让烟火人生折射出人物形象,或风土人情,从而找到相对应的人物命运出口。
读散文,人生风云仿佛就在眼前,忽喜忽悲,都是作者以人生微言,而积大义。
读诗歌,不管是古典,还是现代。诗似乎都能化着心中的桥梁,来承接过去,连接现在与未来。就如暴风骤雨过后,必会有彩虹。
唐诗、宋词、元曲,价值体系本就在那里。陶冶心情,是吟是唱,全靠自己。谚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诗其实,更能宜口相传。所以多读读诗,也能让自己有文人气质和修养。故言为心声是也。
读名人传,名人的宏大叙事,读完,人的精神气质会更上一层楼。妙时,能领悟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的另一面:没有奋斗,哪有未来与风光。没有苦,哪有甜。如果是伟人,那种雄才大略,无不是剥开层层迷雾,然后见真相的忽然洞开。
从《三字经》开始,人之初,性本善,就告诫我们,从善如流,人生才能正本清源。
所以人的一生,阅读很重要。即使你不想当作家与诗人,但平凡人生,依然需要书,在茫茫黑夜给你点亮一盏灯。
浩瀚书海,无所不及,农、牧、渔、矿,等等,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读尽,但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相应兴趣的出口。就是一字不识,哪些绘画本,比如小人书,从中随便翻翻,也能翻出笑声。
其实阅读,尽管不能立竿见影,但你一旦擦亮了眼睛,知识的积累,也会在宇宙引起知识的爆炸,让你一朝变神笔马良。
现在是AI时代,同样在多领域,原来不敢想的,比如登月,现在已梦想成真。
展望世界,阅读可使人类进步。当科学技术用芯片植入智慧大脑。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而是真正的人类天堂。
至少,有了阅读,它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中国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所以这些都告诉我们,自有文字以来,前人的智慧,因为我们善于接受,最后才会发扬光大。人类也是有阅读才会越发聪明。
最后,我只能说,善读书吧!其实书也是知己。
在每一个早晨与黄昏,或是夜深人静时候,总以高山流水,不厌其烦,与你执着相伴,不离不弃。
个人简介:群言堂笔,本名孙学良,作品曾在《南京晨报》《金陵晚报》《金山》《小小说月刊》《传奇故事》《天采》《孤山泉》《高粱红了》《风雅句曲》等发表和结集出版。有诗作入选《中国城市优秀作品》《当代实力诗人的崛起》《诗乐园典藏卷》等。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诗文曾获全国性多种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