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修改的艰难取舍与求教
李斌旭
2025年7月20日,我收到瞿文华老师关于未央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的通知,初稿完成以后,于7月28日发给瞿老师,想征得意见后我再修改。结果,2025年8月15日收到瞿老师回复的不是修改意见,而是直接修改后的稿件。看后我很吃惊,因为在我感觉,她的修改对文章的提升大大地出我意料。
瞿老师对原文的修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删节;一部分是增补。删节的部分,我作了对比研读,感觉删后文字更加简练、主题更加突出。而增补的部分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也是我原来就有的认识与感觉,由于自己能力水平所限未能表达出来,瞿老师把它表达了出来;另一类是瞿老师自己的感受与启示。对于删节部分我完全赞成,而增补部分的处理费了思量。
对于前一类增补,即我也曾有的认识与感觉,而自己没能表达出来,如果被提醒以后由我自己表达出来的话,也会是平铺直叙,而瞿老师帮着的增补表达精彩多了。这一部分,从内容上看像我,从形式上看不太像我。而后一类增补,内容与形式都超出了我。
文章写的是我的切身经历与感受,保持真实是我心中写作的最高原则,由此,一切应该像我,有多少说多少,比较心安。思来想去,对于瞿老师的增补,还是趋向于有取有舍。把我曾经也有的但未能表达出来的认识感受,虽然修改的表达方式超出我的真实水平,还是红着脸保留了下来;对于内容和表达方式都超出我实际水平的增补,尽管更加精彩,但那是瞿老师的真情表达,不属于我,虽心中十分不舍,也还是忍痛割爱。据此,提出再修改建议,发信报告瞿老师,深表感谢,也深表歉意。
瞿老师收到我再修改的信息,未及看到修改内容就回复鼓励说预计我的修改“一定更精彩”。我赶紧回复:“我的修改大概会让您失望,不是更精彩而是更不精彩。因为您修改得太精彩了,熟悉我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破绽,他们知道我没有那么好的思维与文才,写不出那么好来。”然后,把我对修改部分的取舍建议回发给瞿老师。
后来,瞿老师按照我的意思定稿投出。
瞿老师的修改,虽然有些超出了我的认识能力与表达水平,被舍去了,但那些也确是瞿老师的真情表达,而且很精彩。因为要保持我自身的真实,没让面世,非常愧歉,觉得很对不起。瞿老师越说她理解,我也越觉得对不起,也觉着只有把自己的歉疚说出来,才能安心,于是,便有了这篇小文。
另外,文章定稿投出以后,对于以上取舍问题,我还不由继续思索。作为一个纪实性作品的作者,为了保持真实,我坚持了把可能自我拔高的部分舍去。但作为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在明知可使文章增色的情况下,故意让其减色,是否也有对不起读者之嫌。于是,我陷入内心矛盾。到底应该怎么办,一时想不明白,如能得有识之士不吝赐教,我不胜感激。
写于2025年8月18日
作者:李斌旭,西安市作协会员,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