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司马迁祠
文/卫茂轩
看渭南市秦腔剧院演出之新编历史剧《司马迁》,太史公的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情不自禁,梦回韩城,油然想到多年前的旧作《谒司马迁祠》。复抄于此,望诗友共鉴。
太史祠堂雄八表,登临胜境祭贤豪。
横川黄浪涛声远,蔽岭松云气韵高。
忍辱悲歌遗苦恨,绝伦史著壮风骚。
魂归故土朝天笑,烛古昭今仰舜尧。
沧浪斋主赏析
这首《谒司马迁祠》格律严谨,意境雄浑,将太史公的人格与功绩融于韩城胜境之中,读来荡气回肠。
首联破题立骨,气象开阔。
“太史祠堂雄八表,登临胜境祭贤豪”,以“雄八表”起笔,既写祠堂的巍峨气势跨越四方,又暗衬司马迁精神的影响之广;“祭贤豪”直点登临初衷,开篇便将“景”与“情”“人”绑定,起得稳且有力量。
颔联绘景寄情,融意于境。
“横川黄浪涛声远,蔽岭松云气韵高”,上联写黄河横亘、涛声悠远,既扣韩城临黄河的地理特征,又以“浪涛”暗喻历史长河的奔涌;下联写松云蔽岭、气韵轩昂,“松”常喻气节,“云”显高远,实则以景物的“高”呼应司马迁人格的“高”。对仗工稳,“横川”对“蔽岭”、“黄浪”对“松云”,词性、意象皆合律,且景中含情,无刻意雕琢之感。
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核心。
“忍辱悲歌遗苦恨,绝伦史著壮风骚”,上联聚焦司马迁“忍辱”的人生遭际,“悲歌”“苦恨”道尽其身心之痛,却未露颓唐;下联转向其功绩,“绝伦史著”赞《史记》的独一无二,“壮风骚”则将其价值提升至文化精神层面——正是这“忍辱”后的坚守,才成就了“壮风骚”的千秋伟业。两句一悲一壮,对比中见其人格伟力。
尾联收束有力,升华敬意。
“魂归故土朝天笑,烛古昭今仰舜尧”,以“朝天笑”写其魂归后的释然与傲岸,既是对生前苦难的超越,也是对自身功业的自信;“烛古昭今”点明《史记》光照古今的价值,而“仰舜尧”更将司马迁的精神境界与上古贤君并提,既赞其品格如圣贤,亦暗合《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著史初心。
全诗景、史、情、人交融,既写祠堂之景、韩城之境,更借景抒情、因史颂人,将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著史功绩与精神品格层层展现,尾联“朝天笑”尤为传神,尽显其傲骨与豪情,读罢令人肃然起敬,确是咏史佳作。
作者简介
卫茂轩,笔名飞云,1937年12月生于山西省万荣县。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大半生投身国防建设,曾任国企八四五厂政治部宣传干事、党办主任、宣传处长等职,退休后专事诗联与散文写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陕西秦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联年鉴》特邀作家。著有《俊兴堂诗文选》、《松山夕照集》、《南窗灯火集》、《桑榆梦笔集》与《蒲关远望集》(待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