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八十)
——淮水畔的古碑:模糊的叙事
□ 童年(安徽)
1
淮水把古碑泡软时,石纹里
渗出土腥
像大地刚从冬眠里苏醒
掌纹还沾着泥
刻痕是掌纹的拓片,模糊处
藏着
去年麦茬的刺、前年
渔钩的冷
有人蹲下来摸,指尖触到
一粒凸起——
是某代石匠没磨平的心跳
风,卷着芦花擦过碑面
拓片动了动
像大地在翻掌,把淮河的浪
都拢进掌纹的沟壑里
暖成
能焐热归人鞋尖的温度
2
古碑总在夜里啃时光
碎屑落在淮水里
成了鱼鳃边的银鳞
一摆就闪
刻痕是它的牙印,浅处留着
唐朝的月光、宋朝的雨
还有
某户人家丢在碑脚的
铜钥匙
有人凌晨来寻,看见碑缝里
卡着半片时光——
是民国的糖纸
甜香漫进水里,鱼群
围着碑转
像在等它再啃出些碎屑
好把祖辈没吃完的甜
接着咽进肚里
3
古碑不把影子投在岸上
偏种进淮水
石影在泥里发了芽
根须缠着
沉底的陶罐、断桨
还有
某代渔人没捞起的网——
网眼里
还卡着半条银鱼,好像那
没说完的话语
刻痕是芽尖的纹,模糊处
渗着
水的凉、泥的软
有人潜下水摸
指尖触到根须的暖——
原来
碑早把自己种成了桥
一头连着地
一头连着水,让丢在水里的
故事
能顺着根须,爬回碑上
晒太阳
4
古碑的家书从不署名
只用青苔写
字是淡绿的,洇着
淮水的潮味
刻痕是信纸的折痕,折着
某代农妇的针脚
某代书生的淡墨
还有孩童刻在碑上的
那歪扭的名字
风来翻信,吹落些苔屑
落在路过人的发间
像家书的附言
有人把苔屑夹进本子
子夜里翻动
闻到水的腥、土的香——
原来
碑的家书没寄给特定的人
只把淮河两岸的念想
都写在
能看见的地方
5
古碑总在涨潮时竖耳
听淮河说梦话
浪拍碑脚的和声
是梦话的标点
刻痕里积着梦的碎片
有洪水里漂着的摇篮
丰收时堆着的麦垛
还有某对恋人
刻在碑上的同心结
有人深夜来听,看见碑缝里
漏出些梦的光——
是渔火的残影呵
风把梦话吹远,碑却记着
每个字的温度,像把
淮河的梦呓
都裹进刻痕里,等退潮时
再慢慢说给
那些赶早的渔人听
6
古碑在淮河畔熬岁月
石锅是自己
刻痕是熬出的纹路,稠处
凝着
汉朝的陶片、清朝的瓷
还有某户人家埋在碑旁的
酒坛——
坛口
渗着酒的香,像岁月的甜
有人路过闻到,看见碑脚
积着些浆——
那是霜融的水、雨落的泪
风来搅浆,碑却不慌
只把熬稠的岁月,慢慢抹在
路过人的眼角,让他们看见
祖辈走过的路,都浸在
这浆里了
7
古碑和鱼群早认了亲
涨潮时
鱼会贴着碑身游,像在说
那些说不尽的悄悄话
刻痕是它们的歇脚处
凹处藏着
鱼卵的软、鱼鳞的亮
还有某条老鱼
蹭在碑上的黏液
有人白天来看,看见碑缝里
卡着片鱼鳞——
那是鱼群留的信
风来吹信,碑却笑了
把鱼鳞吹回水里,像在说
“别急,等退潮了
咱们再接着聊”
原来碑早把自己当成鱼的家
让它们累了时,能有个
地方歇靠
8
古碑从不数日子,只数
天上的星星
刻痕是数过的印,浅处记着
哪颗星落进了淮河、哪颗星
照过某代守夜人的灯
某代游子的路
有人夜里来数,发现碑上
某道刻痕和星星对得上——
那是去年落的那颗
还在碑上亮着
风来遮星,碑却不慌
只把数过的星星,都记在
刻痕里
等天晴时,再指给
路过的孩子看
9
古碑总在黄昏时睁眼
接住
归人落下的乡愁
刻痕是接住的兜
兜着,他们带的旧照片
老布衫
一盘黄豆酱
还有某段没说完的乡音——
乡音里
还沾着灶台的烟
村口的柳
有人把乡愁放在碑上
转身走
碑却把乡愁裹进青苔里
像给它盖了层被,等下次
归人再来时,还能闻到
家里的味
还能想起呵
当年离开时,母亲站在
村口的模样
10
古碑会掉石屑,不是老了
是在捏念想,捏成麦籽的形
鱼的样
刻痕是捏时的印,凹处留着
指尖的暖、掌心的汗
还有某代石匠没捏完的
唯美意象
有人捡起石屑,捏在手里
感觉出些许软——
那是念想的温度
风来吹屑,碑却不拦
只把捏好的念想,慢慢撒在
淮河两岸,让每个路过的人
都能捡到
也都能想起
自己心里的那点盼望
11
古碑和淮河住了千年
从没红过脸
涨潮时,水漫到碑脚
像在递茶
刻痕是聊天的话,藏着
哪年水大、哪年粮丰
还有某场雨下了多久
某阵风吹了多远
有人路过听,看见碑和水
凑得很近,像在说私房话
风来打断,碑却笑了
把话吹进水里,让淮河
带着这些话,流遍两岸
原来碑
早把淮河当成了家人
日子再久,也不想分开
12
古碑不把影子当摆设
归人来时
会把影子铺在地上
像张开的臂膀
刻痕是臂上的纹,暖处裹着
祖辈的体温、家乡的风
还有
某段难忘的回忆——
回忆里
还留着父亲的肩、母亲的手
有人坐在影子里
感觉出些许暖
像被抱着,眼里的泪
落在碑上,碑却不说话
只把影子收得更紧,像在说
“累了你就歇会,有我在呢”
13
淮水把天光揉碎,洒在碑上
刻痕接住光,成了
半透明的窗
风从窗里过,带出些神的
絮语
有“生”,有“养”
还有“守望”
我抬头看碑顶,光在石上淌
像神的手,轻轻抚过碑的伤
原来模糊的不是字呵
是天光太亮
把叙事,都裹进了神圣的光
14
古碑立在河魂中央
不偏不倚
刻痕里藏着河的脉
一呼一吸
水绕着碑流,像在给魂
洗伤口
还把鱼的灵、苇的韧
都渗进里
有人说碑会动,在夜里
随河摇晃
像与河魂,跳着千年的
击鼓舞
我夜里去看,只看见
碑的影在荡漾
原来河魂早住进碑里
成了石的骨
15
古碑对着淮河问
“光阴去了哪?”
水不答,只把碑的影子
拉得长又长
刻痕里的字,被光阴
磨成了雾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从不呆板
有人蹲在碑旁,也问光阴
光阴却从指缝漏
落在碑的凹处
成了一滴露,映着人的影
和碑的像
原来光阴没走,只藏在
问者心上
16
碑上的刻痕不是乱的
是玄机的纹
像八卦图,藏着天地的根
风来转纹,转出些节气的信
水来浸纹,浸出些丰欠的因
有人想解玄机,对着碑苦思
碑却让青苔漫过纹
像盖了层锦
“玄机本是寻常事,”
淮水轻声吟
“春种秋收,就是最好的信”
17
古碑是祖先立的,刻着
没说完的家训
模糊的字,是训的灵魂
在延伸
风来传训,吹进农人的耳
水来载训,流进渔人的船
有人把训记在本上,字很清
却不如碑上的模糊,来得真
原来古训不用记呵
早融进土里、水里
融进每粒米、每条鱼
和人的心里
18
古碑的根扎进地,顶接着天
刻痕是通道,连着地脉与星垣
水拍碑脚,是地在传信给天
风拂碑顶,是天在回信给地
有人站在碑旁,感觉出
天地的暖
像被抱在怀里,忘了
那岁月的寒
原来人也在通道里
只是没看见
碑是桥,把天地的爱
传到人间
19
碑前的草枯了又青
是轮回的印记
刻痕里的字淡了又显
那是轮回的魂灵
水涨了又落,像在演
轮回的大戏
风来了又走,像在传轮回的音韵
有人看草、看水、看风
看了大半生
才懂碑的静,是最好的证明
原来轮回不用找,其实它
就是你身边的风景
在碑的立、河的流
和人的生
20
古碑见过洪灾,见过大旱
见过无常的脸
刻痕里藏着泪,也藏着
韧的信念
水拍碑身,像在说无常的险
风拂碑面,像在说韧的甜
有人在碑前哭无常
哭红了眼
碑却让影子落在他身上
像给了个肩
“无常是常,”淮水轻轻劝
“韧着过,你就能看见晴天”
21
雨过天晴,碑上会显灵光呵
不是亮,是暖,像母亲
皲裂的手掌
刻痕在灵光里,成了
温柔的巷
藏着童年的笑、故乡的香
有人看见灵光
慌忙跪下来祭拜
碑却让风,把灵光吹开
不张扬
“灵光不是神的赏,”
淮水慢慢讲
“是你心里的念想发的光”
22
有人带着困惑来,问碑
该怎么办
刻痕模糊,却像在把答案传
风来解困,吹散心里的乱
水来解困,浇灭心里的烦
困惑解开时,人笑了
碑也像在笑
原来答案不在碑上
在心里边
只要静下心,听水的声
风的软
困惑就会像雾,慢慢散
23
古碑立的时候,带着祖先的
初心
模糊的字,是初心的魂灵
从没远行
风来守初心,不让它被吹散
水来守初心,不让它被冲淡
有人忘了初心,来碑前
站一站
然后跪下大哭
就会想起当初的纯
当初的暖
原来初心没丢,就藏在
碑的静里
藏在淮河的清里,和
人的善里
24
古碑不旧,反而带着
新生的气
刻痕里的字,像在发芽的籽
水来浇水,让字的芽往上滋
风来吹风,让字的香往外溢
有人看见芽,眼里有了光
像看见圣洁的希望
落在了心里
原来新生不用等,就在
碑的立里
在河的流里
和人诸多的盼里
25
古碑立在渡口旁,记着
渔人的船歌
故乡的细雨
模糊的字,是歌的调在飘着
风来唱船歌,吹过芦苇荡
水来和船歌,漫过渔网舱
老渔人坐在碑旁,哼着旧调
眼里的光,像落在水里的
星子亮
原来船歌没失传,就藏在
碑的刻痕里
藏在老渔人的喉里
和淮河的浪里
26
碑上刻着农人的话,是最真的农语
模糊的字,是语的暖在延续
风来传农语,吹进麦田里
水来载农语,流进稻田里
老农蹲在碑旁,对着苗说话
像和碑一起,守着地里的绿
原来农语不用录呵
早融进土的香里
融进麦的芒里、稻的穗里
和人的汗渍里
27
古碑旁是古渡,现在
少了船的影
刻痕里藏着渡的忙
和人情
风来掀古渡的记忆,吹起
旧船绳
水来浸渡的记忆,漫过
旧船程
有人站在渡头,想找
当年凄美的风景
碑却让影子落在水里
像旧船的形
原来古渡从没消失呵
就藏在碑的静里
藏在人的念想里
和淮水的流里
28
淮水畔有古窑,火灭了
很多年
碑上刻着窑的事,模糊
却特别显眼
风来带窑火的暖,吹过
断窑残垣
水来载窑火的魂,漫过
碎瓷片
老窑工摸着碑,像摸着
当年的火
眼里的泪,像窑里的釉在闪
原来窑火从没熄灭呵
就藏在碑的刻痕里
藏在
碎瓷的光里
和人心里
29
淮水畔有许多老手艺
现在少有人传
碑上刻着手艺的巧
模糊却显眼
风来传手艺的魂,吹过
木匠的案
水来载手艺的暖,漫过
铁匠的钳
老匠人摸着碑,像摸着
当年的工具
眼里的光,像炉火在闪
原来手艺从没丢呵
就藏在碑的刻痕里
藏在老匠人的手里
和人的梦里
30
淮水畔的民俗很多
都刻在碑上面
模糊的字,是民俗的味
在蔓延
风来传民俗的欢,吹过
端午的船
水来载民俗的甜,漫过
中秋的宴
有人来碑前,学当年的俗
像把丢失的味,找回到身边
原来民俗从没断呵
就藏在碑的刻痕里
藏在每个人的笑里
和节日的劲舞里
31
古碑见过水患,刻着
抗洪的篇
模糊的字,是人的韧在显
风来传抗洪的勇,吹过
淮堤岸线
水来载抗洪的暖,漫过
救援的船
有人在碑前看,想起
当年的险
眼里的泪,像在为英雄点赞
原来水患从没忘呵
就藏在碑的刻痕里
藏在人的韧劲里
和河的安澜里
32
碑上刻着淮水畔的方言
是故乡的魂
模糊的字,是方言的风情
在延伸
风来传方言的柔,吹进
归人的耳
水来载方言的亲,流进
归人的心
归人摸着石碑,就像摸着
故乡的门
眼里的泪,像在为重逢感恩
原来方言从不会忘呵
就藏在
碑的刻痕里
藏在淮河人的喉咙里
和故乡的
那棵古树根里……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