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色的路
作者:胡斋敏
终于老了,时间忽然多了起来。这才惊觉,一路走过的山河,竟如此壮美。
回想当年,只顾埋头赶路,心里揣着事,眼里便看不见风景。如今回望,岁月像一部褪色的黑白片,一桩接一桩“非做不可”的事,背景却模糊无声。
将来孩子们翻看我们的回忆,或许会问:那些风景都去哪儿了?他们不懂,在当时生活的重压下,颜料上不了,色彩被风吹散了。
所幸如今,终可静心,好好看一回这无尽风景。于是我们笔下的世界,也渐渐有了颜色。我们将以更澄澈的心,重新漫步这片熟悉的土地——看似熟稔,却恍如初见,也因此更欣喜、更深爱。
今日去上源,天热得像烧开的锅。太阳毒辣,可坐在有篷的电动车上,风被车轮催着迎面扑来,凉丝丝地掠过皮肤。田野里碧绿的禾苗,沙沙作响,像在说悄悄话。
新时代的交通工具,替我们省了脚力,平整的黑麻磨砂的柏油路铺到乡下,不再是神话,而那条曾颠得人骨头散架的石子路,早就成了历史。骑在这条宽道上,不再与人挤身,车辆让路也不需急减速,快捷便利,是一种享受,省心、省时、省力。
河道改观,真是喜人,整齐的河堤,稳固美观,护栏竖立,更是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加上宣传画屏,文化感厚重,传统教育,尊老爱幼,积善厚德,得到弘扬。可以一边欣赏河景,一边散步,一边接受教育。
回想起,当年为了赶路,自行车超赶了别人,被人追上来,问勒责,发现是熟人,“是你啊!”才没开责。被石头绊倒,也是爬起,灰尘未尽就开拔。自行车一车载4人却是常事,双脚是车轮的动力,驶到了目的地,是滩软的双腿。
而今,灰尘满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道路两旁,高楼与平房并肩,绿树与花草交错,像路,也像花园。梳璃瓦飞檐的民房,全村都是,黑里透紫的青光在阳光下闪烁,雪白墙壁把整洁乡村,掀露眼前。村民穿戴整洁,红绿间杂,笑意从眼角跑到嘴角,像春风一路撒过去,疾速地落在身后。
我叹:“这样的天,竟连汗都没出,好不快活!”妻子在背后掀开我衣角:“没汗?这是什么?”原来汗也偷偷开溜了,我完全被眼前的舒坦迷住了,竟不觉得热。
胡斋敏,男,出生于1955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中学,大专,中教高级,退休教师,198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教学专注,实 践深刻。最近开始写作,有散文,诗歌及教学回忆、论文等创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