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小记
作者:日月之光
诵读:海的女儿
岁在羊年,余自教职致仕,归隐林泉,已足数载。回溯从教生涯,忽忽四十寒暑,青丝成雪,绛帐留香。每忆夜阑人静孤灯校卷,晨熹初露步履书楼,未曾不怅然若失,复欣然有得。教案累牍,皆心血所凝;桃李盈门,实平生所愿。浮云富贵非吾志,但见芳菲满园,便觉此生无憾矣。
盛世风华,恰逢休致之时。虽颜貌渐衰而无多求,惟愿长歌舒啸,存士子之风骨。少时壮怀何须追忆,暮岁白发岂足牵愁?衣食既足,悲喜两忘。单骑一乘,可御风而行;扁舟半叶,堪纵情江湖。此般自在,非庙堂所能企及也。
花甲之趣,尤在含饴弄孙。午窗日暖,稚子绕膝,每临池涤砚,慢展云笺,墨香氤氲间忽忆讲台三尺,岁月半百,竟如隔世。茶余饭后,常觅句寻章,诗囊虽瘦,雅意偏浓。偶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趣,乃与诸卷相视而笑。
归田之后,垅蔬为乐。或荷锄南亩,种豆东篱;或邀月对酌,听雨烹茶。柴门虽设而常开,宾朋虽稀而情笃。尤爱秋深时节,故人携酒而来,凭楼远眺,尽兴未醉。追太白遗风,万里寻诗;摹汉简古意,一灯临窗。葡萄架下与野老论庄周,杨柳岸边共闲鸥观鲤跃。此间糊涂之乐,非精明者所能体味矣。
至若秋江景致,最堪玩赏。荻花如雪,梧叶翻黄,枫赤染层林。清风欲留客,明月卧孤篷。绿野丛中忽遇白发樵叟,指白云深处笑道:“此真桃源也!”红尘万丈,竟不若山间一局残棋哉。
余今重归故里,尘嚣尽褪。龙眼枝垂夕照,瓜棚豆架参差。尤惬垂纶之乐,坐观花风细细,鱼影粼粼。既无丝竹乱耳,亦无案牍劳形。可素卷金经终日,与鸿儒白丁往还。时而棋枰论道,时而诗酒邀游,偶作短章,重读经典。四书五经再温,三国水浒重览,每有会意,便抚掌称妙。
虽年逾花甲,近古稀而望耄耋,然心若朝阳,身似闲云。或踏露巡园,或扶杖访友,兴至则行,倦辄即返。尝戏题俚句云:“未羡蓬莱仙境好,此身已在白云乡。”友笑谓道:“老来狂态,更胜少年。”

嗟乎!教育生涯虽逝,耕读乐趣方长。不必焚膏继晷,何须搔首踌躇。观稚孙涂鸦,如见少时笔迹;听邻童诵典,恍闻昔日书声。天地虽大,得一隅足安身心;岁月虽深,守本真即得永恒。如此境界,岂非当年秉烛夜谈时所求之至道乎?
今作此记,非为述功,惟愿后来者知:师者之乐,不仅在育才成林之时,更在于归田悟道之后。白发虽生而道心愈明,身躯虽老而精神愈健。但存阳光满怀,便是人间好景也。
--岁在乙巳孟秋 草记于牧野湖畔
注:
1,教职致仕:指古代教师或官员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主动辞去职务,回归乡里或退休的制度。 该制度源于周代,《尚书大传》已有记载,汉代逐步规范化,唐宋后形成法定年龄和待遇标准;
2,林泉,名词林木山泉;指隐居的地方;此指退休后归于乡里;
3,绛帐(jiàng zhàng)字面意为深红色的帐幔,特指东汉大儒马融讲学时所用的绛纱帐。据《后汉书》记载,马融常在高堂设绛纱帐授徒,帐后列女乐,形成独特的教学场景。
后世以“绛帐”代指师长讲学之所,含敬重之意,如“绛帐授徒”“马融帐”等典故均源于此;
4,休致[xiū zhì]是古代官场术语,核心含义为官员将职位归还朝廷。其制度在清代最为完备,现指退休;
5,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g sūn]“饴”指麦芽糖,“弄”意为逗引。字面意思是含着糖逗小孙子玩耍,引申为老年人退休后专注于家庭亲情、不问外事的悠闲生活。其感情色彩为褒义,常与“天伦之乐”并用,强调代际互动的温馨;
6,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指点燃灯烛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勤奋学习或工作,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
7,秉烛夜谈[bǐng zhú yè tán]指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比喻谈话投合深入或形容人工作认真敬业。
作者简介 : 张显明,笔名,日月之光。河南邓州人,大学中文专业,教育工作者。热爱文学,热爱诗词。有诸多诗词及散文见于报端;更多的发表在二十几个文学社刊物及网络平台;曾在国内诗歌竞赛中获二等奖;在世界华人诗赛中排前五名,评为最佳人气诗人奖;全国同题诗歌大赛《秦岭颂》荣获优秀奖;中国诗歌大典上榜诗人;《汨罗江,收留了一颗伟大的心脏》被选入中国首届诗歌春晚的朗诵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