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仙槐语》词作者黄秀峰(右)与曲作 鹿遥老师(左)在宁 否
秋意醉人待君来
文/老土
9月11日,连续几日的秋雨已歇,宁阳的天仍透着几分阴,风里裹着初秋的凉意,吹在身上清爽却不凛冽。我正坐在屋内翻看诗集,手机突然响了,是县融媒体中心王现明主任打来的。
“喂,王主任,找我有啥事?”我放下诗集按下接听键,听筒里立刻传来他爽朗的声音:“哈哈,给你个惊喜!鹿遥老师明天晚上六点到宁阳,他从成都去北京公务,特意绕路来见你一面!”
听到这话,我一下从椅子上坐直,满心的惊喜瞬间驱散了阴天的沉静。挂了电话,指尖还留着按手机时的微热,胸腔里的期待像被点燃的火苗,越烧越旺。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思绪不知不觉飘回了那些与凤仙山、与诗歌、与歌声有关的过往,一幕幕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最先想起的,是《凤凰来仪》的诞生。那是2022年,我为宁阳葛石镇的AAA级森林公园所作,后来它不仅成了凤凰山国际诗歌峰会的会歌,更成了我们宣传大美宁阳的小小桥梁。我们总盼着以诗歌为媒,让“西有青海湖,东有凤凰山”的文化新地标被更多人看见,盼着这歌声能为宁阳的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添上一笔亮色。2024年6月,凤凰山诗社的文化志愿者们为这首歌倾注了满心热情,将它排成36人的大型舞蹈——舞者们身着绣着凤凰纹样的服饰,旋转时裙摆如展翅的羽翼,抬手时似有祥云缭绕,每一个动作都藏着对宁阳山水的热爱。这支舞蹈还郑重申报了中央电视台、文化部、中宣部的系列活动,提交材料的那天,我们一群人围着电脑反复核对细节,眼里满是对这份“宁阳文化名片”的期待。
日子转到2025年,宁阳县凤凰山梨花节前,我写下《凤凰山上梨花开》等歌曲,随手发在网络平台上,没成想竟被东庄镇负责宣传的李磊镇长看到。他的消息来得格外急切,字里行间满是热忱:“您写的歌里有咱宁阳的魂!正好凤仙山要办槐花节,想请您为凤仙山创作一首专属歌曲,也盼着诗社的老师们来采风!”这份带着乡土温度的信任,让我立刻应下——我早听闻凤仙山的美名,却一直没能亲往,这次总算有了机会,既能踏遍山间风光,又能为这片土地谱一曲赞歌。
凤仙山坐落于宁阳县东庄镇,这里地处鲁中、泰安市南部,是宁阳县的“东大门”,东接新泰市,南邻泗水县,G342国道、朝柴公路穿境而过,往来便捷。凤仙山主峰海拔608米,是宁阳的最高峰,山势绵亘数十里,既有泰山的雄浑、黄山的奇秀,又藏着华山的险峻、峨嵋的清丽,春日槐花漫山,秋日层林尽染,四季皆是好风光。可这片土地让人着迷的,不只是山水之美,更有深入骨血的红色底蕴。
抗战时期,东庄镇老庄子村是联结延安与沂蒙山抗日队伍的“隐秘枢纽”——徐向前、罗荣桓等元帅、将领曾悄悄途经这里,在农家小院的油灯下商议战事,在幽深的胡同里躲避敌人搜查;无数抗日干部以这里为中转站,怀揣着染血的情报,从柴汶河畔走向各个战场。更有许多老庄子村的共产党员,把生命献给了家国:有的为掩护同志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有的在传递情报时不幸被捕,却始终没吐露半个字。他们的名字或许没被刻进丰碑,却化作了这片土地的红色血脉,让每一寸土壤都浸着忠诚与无畏。
槐花节采风那日,我们诗社十余人跟着东庄镇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往凤仙山去。脚下的木栈道顺着山势蜿蜒,每一步都能踩出细碎的声响;抬眼是漫山的槐花海,雪白的花瓣沾着晨露,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清甜的香气裹着泥土的气息,钻进衣领、绕在指尖。初夏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碎金般落在肩头,远处的田野里,麦苗泛着翠绿,农户的炊烟袅袅升起。望着这般光景,再想起老庄子村的红色往事,忽然觉得眼前的花香与绿意都有了重量——是先辈们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岁月静好。
或许是凤仙山的槐花太香,或许是这片土地的故事太动人,五月中旬,《凤仙槐语》的初稿很快便完成了。宁阳县文联的张培国主席逐字逐句地改,东庄镇的李磊镇长带着村民的期待提建议,字里行间的每一处修改,都藏着对宁阳的热爱。更幸运的是,经王现明主任引荐,成都的优秀作曲家鹿遥老师愿意为这首歌谱曲。鹿遥老师虽比我年轻,却在乐坛崭露头角,他的旋律里既有川蜀大地的灵动,又藏着对乡土的深情。当他把谱好的曲子发给我时,我反复听了十几遍——那旋律像凤仙山的风,裹着槐花的香,轻轻叩着心门,瞬间便让我红了眼眶。后来,《凤仙槐语》配上凤仙山的航拍视频在宁阳融媒体平台播出,数千人转发、数不清的热评涌来,有人说“听着歌就想回凤仙山看看”,有人说“原来咱宁阳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创作的意义——用歌声把家乡的美与魂,唱给更多人听。
如今,离鹿遥老师到来的时间越来越近,我总忍不住望向窗外的阴天,想象着他的汽车从远方驶来、渐渐靠近宁阳的模样。这次相见,不是回忆里的寒暄,而是满心的憧憬:我们要坐在窗明几净的屋里,就着宁阳的美酒,聊《凤仙槐语》创作时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聊凤仙山槐花飘落时的温柔,聊老庄子村那些让人红眼眶的红色故事;要一起再听一遍《凤凰来仪》的舞蹈配乐,说说各自对宁阳文化往后发展的期待;更要等天放晴,好好带他走一走东庄镇,看看凤仙山被秋风吹过的景致,讲讲这片土地藏在时光里的过去,还有我们盼着的未来。
阴天的风仍轻轻吹着,温度宜人得刚好。桌上的茶杯已经烫好,宁阳的美酒也备好,连窗外静静悬着的云,仿佛都在盼着暮色早些降临——好让这位跨越千里的川蜀知己,早些踏上宁阳的土地,让这份因音乐、因乡土结缘的情谊,在凤仙山下的秋光里,慢慢暖透人心。
2025年9月13日于凤凰山下怡文兰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