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七十九)
——淮河堤坝的两面
□ 童年(安徽)
1
堤坝上没有碑,却处处是碑
被水冲刷的石头
是水写的碑
每道纹路里,都藏着
淮河的对话
说的是那年的汛,那年的安
长着青苔的砖
是土写的碑
每片青苔下,都裹着
人间的温度
记的是那时的汗
那时的暖
甚至坝脚的草,都在风中
把淮河的故事,刻进
每一片叶子
风一吹,叶子晃
故事就轻轻讲
不用刻字,不用描红
路过的人只要蹲下来
就能摸到石头的凉
闻到青苔的香
读懂这无声的碑
写的不是辉煌,是平常
是堤坝和人,一起把日子
过稳过顺的时光
2
堤坝和淮河,每天都在对话
不用嘴说,用土和水的碰
堤坝用土的实,告诉淮河
“我在,别怕冲”
淮河用水的柔,告诉堤坝
“我懂,不慌涌”
春天,淮河涨水,会轻轻
蹭堤坝的脚
像在说
“我来了,给麦浇点水”
秋天,淮河退潮,会慢慢
离堤坝的身
像在说
“我走了,让你歇会儿”
它们的对话,没有激烈的吵
只有温柔的懂
就像一对过了一辈子的夫妻
不用多言,就知道对方的意
一面是守,一面是让
守的是家园,让的是生机
把日子过成了圆,把关系
融成了暖
3
东堤的麦,西堤的水
麦靠水养,水靠坝挡
它们从不见面,却彼此惦念
麦长到半熟时,会朝着
水的方向弯
像在问
“水够不够?要不要我给你
挡点风”
水涨到半满时,会朝着
麦的方向望
像在答
“水够了,你好好长,我不慌”
麦熟了,会把香飘到水边
告诉水
“我熟了,谢谢你的呵护”
水静了,会把梦呓传到麦边
告诉麦子
“我静了,谢谢你的隐忍”
坝在中间不说话,只看着
看麦黄,看水清
看它们把彼此的好
藏在心里
不张扬,却把日子过得
又香又甜
4
风在堤坝上走,留下脚印
东堤的脚印,是麦浪的弯
风走过,麦浪晃
脚印就变成了金纹
记着风带来的暖,让麦子
长得欢,长得壮
西堤的脚印,是水纹的圈
风走过,水纹转,脚印
就成了银环
记着风带来的凉,让水
变得安静
风的脚印,留不长
麦浪会直,水纹也会散
可风还在走,每天都来
像在给堤坝讲故事
讲那东堤的麦子,今天
又高了一点
胖了一些
讲西堤的水呵,今天
又清了一点
亮了一些
不用记,不用留
风的脚步,其实就是寻常
日子的印记
印在堤坝上,也印在
淮河人心里
轻轻的,却很美
5
坝上捡的陶罐,破了个口
却能装水,装的是西堤的水
水在罐里晃,像在
和陶罐说话
说的是水里的鱼
水里的云
水里的过往
罐在坝上放,像在和水聊天
聊的是罐上的纹
罐里的暖
提罐女人的发髻
有人说,破罐装不了水的
可这陶罐偏不,装的水
不但满还很清
像在说
“有点破没关系,能装水就好”
有人说,死水会发臭
可这水偏不,在陶罐里
水,始终很鲜
像在说
“有点静没关系,能解渴就好”
其实,陶罐和水都不完美
却很圆融
就像这堤坝和淮河
有过冲击,有过碰撞
却能一起把日子
过得有滋味
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安稳
6
老石匠在堤坝上凿石头
凿了一辈子,手粗得
像石头
他凿东堤的石,会把
麦浪的形凿进石里
让石头也带着
些许麦的柔情
他凿西堤的石,会把
水纹的样凿进石里
让石头也带着水的魂灵
有人问他
“凿这些有啥用?石头
又不会说话”
老石匠微笑,他不说话
只继续使劲凿石
他知道,石头记性好
它会记着麦的香
记着水的静
记着老石匠的那张脸
后来,老石匠走了
可他凿的石头,还在
有人蹲下来看
就能看到麦浪的弯
水纹的圈
好像老石匠还在
用石头,把淮河所有的好
都刻在堤坝上
不张扬,却永生难忘
7
月光落在堤坝上,很软
像给堤坝盖了层纱
东堤的月光,会蹭麦堆的暖
让麦堆也带着月的凉
农人数麦时,能摸到
月光,心里也亮
西堤的月光,会碰水纹的软
让水纹也吻着月亮
渔人收网时,能看到
月的影,心里也安
月光不偏,给东堤多一分
也给西堤长一寸
它知道,堤坝的两面
都需要暖——
一面要护麦的熟
一面要护水的静
月光就像个温柔的天使
用自己的软,把堤坝的两面,
都裹得爱
让夜里的堤坝,从不孤单
更不寂寞
8
坝上的草,长在两面
东堤的草,离麦子最近
长得矮,颜色深
带着麦香味
农人种麦时,会顺便给草
浇点水
说:“你也长,和麦做个伴”
西堤的草,离水近
长得高,颜色浅
带着水的清
巡坝人巡堤时,会顺便
给草松点土说——
“你也长,帮坝挡点风”
草不挑,给点土就长
给点水就能活
东堤的草,会帮麦挡点虫
西堤的草,会帮坝固点土
它们不显眼,却很有用
像堤坝的小帮手
默默的,把自己的好
给了麦、给了坝
不张扬,却让堤坝的日子
更稳、更暖
9
西堤的坝脚,埋着块旧船板
是很多年前,船沉了
留下的
船板上的纹,是水浸的
每道纹里,都藏着那年的浪
那年的险
船板上的钉,是锈的
每个钉上,都裹着那时的慌
那时的难
现在船板不沉了,被土埋着
成了堤坝的一部分
它不再怕浪,因为堤坝在
它也不再慌,因为人在
它像在告诉路过的人——
曾经的险,都成了
现在的安
曾经的难,都成了
现在的暖
只要堤坝在、人在
再大的浪,最终也能变成
平静如禅的水
10
东堤的村庄,每天都有炊烟
炊烟飘得慢,会朝着
堤坝的方向弯
像在和堤坝打招呼
“我们做饭了,你也歇会儿”
炊烟带着香,是麦饭的香
飘到堤坝上
让堤坝也能闻见
像在和堤坝分享说——
“我们吃好了,你也沾点暖”
西堤的渔人,回来时
也会生火
火不大,烟也淡
却也会朝着堤坝的方向飘
像在和堤坝说——
“我们回来了,今天收成好”
炊烟不高,却能把人间的暖
传到堤坝上
让堤坝知道,它护的
从来不是空的岸
是有烟火的家,是有
笑声的园
11
每个筑坝人的指纹
都留在两千公里的堤坝上
东堤的指纹,在夯土的印里
指纹的纹,和麦根的纹
缠在一起
像在说
“我把劲给你,你护麦的熟”
西堤的指纹,在砌石的缝里
指纹的印,和水纹的印
叠合在一起
像在说
“我把心给你,你护水的静”
指纹会淡,会被狂风磨
会被暴雨冲
可它们并没有消失
变成了堤坝的纹——
东堤的纹,带着麦的暖
西堤的纹,带着水的清
后来的人,摸堤坝时
能摸到指纹的暖
知道这堤坝呵
不是冰冷的石和泥土
是热的手、热的心
热的人、热的梦
共筑起来的
家
12
堤坝是个圆,不是形状的圆
是心意的圆
东堤护着麦,麦养着人
人守着坝
是个圆
西堤挡着水,水浇着麦
麦靠着坝
也是个圆
春天,麦要水,水就来
是圆的柔
秋天,水要静,坝就挡
是圆的刚
这个圆,没有起点
也没有终点
坝护着人,人护着坝
水养着麦,麦养着人
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
把日子过成了圆,把关系
融成了暖
不张扬,却很稳
这就是堤坝的圆呵
是淮河两岸,最令人
心安气顺的圆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