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告归赋闲
—— 乙巳年秋岁安人和
文/踏雪寻梅
故邑忆涿鹿,年少别乡闾。
盐霜封锁,寒碛篝火入征裾。
四秩光阴流转,井架迎朝送暮,管线织成图。
秋至蒹葭老,霞彩映平芜。
勤耕牍,培新秀,树宏谟。
丹心未改,曾获嘉誉鬓先疏。
此际离怀凝处,毕竟情深骨里,点滴系心湖。
不辩来时路,惟愿致遥途。
《水调歌头·告归赋闲》赏析
这首词以“告归赋闲”为核心,融人生回忆、职场回望与归乡情怀于一体,字句间满含岁月沉淀的真挚与从容,堪称“以词述人生,以情见风骨”的佳作。
一、上阕:以景叙人生,勾勒半生轨迹
上阕开篇即锚定“故邑涿鹿”,以“年少别乡闾”点出离乡起点,寥寥数字拉开时光序幕。后续“盐霜封锁,寒碛篝火入征裾”,用“盐霜”“寒碛”“篝火”等极具画面感的意象,勾勒出异乡奔波的艰辛环境——大概率是投身油田(“井架迎朝送暮,管线织成图”可印证)的岁月,“迎朝送暮”“织成图”则暗写四十年(“四秩光阴”)的坚守与实绩,将抽象的时光与工作,转化为可感的井架、管线与朝夕。
末句“秋至蒹葭老,霞彩映平芜”,以“秋”呼应“乙巳年秋”的时序,“蒹葭老”暗合年华渐老,却以“霞彩映平芜”的开阔景致收束,无悲秋之戚,反见岁月沉淀的平和,为下阕的抒情铺垫基调。
二、下阕:以情抒胸臆,尽显丹心与从容
下阕转入内在情感与人生回望,层次分明:
1. 职场回望:尽责无悔
“勤耕牍,培新秀,树宏谟”三句,凝练概括职场作为——伏案操劳、培育后辈、擘画规划,无一字自夸,却见担当;“丹心未改,曾获嘉誉鬓先疏”则道尽矛盾与坦然:初心(丹心)未变,荣誉加身,却也难抵岁月(鬓疏),有对过往的欣慰,亦有对时光的淡然。
2. 归乡情怀:情深难舍
“此际离怀凝处,毕竟情深骨里,点滴系心湖”,聚焦“告归”时的不舍:“离怀凝”是情感的定格,“情深骨里”“系心湖”则将对职场、对过往岁月的眷恋,化为深入骨髓的牵挂,真挚动人,无矫饰之感。
3. 收尾寄望:放下过往,期许未来
末句“不辩来时路,惟愿致遥途”堪称点睛之笔:“不辩来时路”并非迷茫,而是放下过往的功与名、苦与乐,以释然姿态告别过去;“惟愿致遥途”则将目光投向未来,虽已赋闲,仍存对前路的期许,尽显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全词的情感从“回望”升华为“向前”,格局顿开。
三、整体:情真意切,质朴见风骨
全词无华丽辞藻,却以“故邑”“井架”“蒹葭”“心湖”等质朴意象,串联起半生轨迹与复杂情感;叙事(上阕人生)与抒情(下阕心怀)交织,既见对过往的珍视,也见对未来的从容,最终落脚于“岁安人和”的平和心境,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告归赋闲”的人生阶段,读来令人共情,更见作者的坦荡风骨。
作者简介
踏雪寻梅,本名李兆春,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徐州人。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世界汉诗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从事过宣传、共青团、文秘等管理工作,现履职于大庆油田,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作词作两千余首,部分作品散见于《诗林》《长白山诗词》《世界汉诗》《北方文学》《海外文摘》《词刊》《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刊物。部分作品收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时光》《梅馨斋诗词》《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2016年11月以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趣叟斋词选》(上、中、下)三卷。2017年度入选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名录;2018年进入国家《中国文化人才库》;2019年荣登全球华人最强文学家季军榜;2021年喜获《新潮诗词》“点将台”,选粹词作25首。
目前,已有十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为其撰写序文、词评和书评等。普遍认为作者的:
“词风秾丽、词韵清蔚、词境醇厚,既有古韵遗风,又有时代特色;既有身边趣事,又有桑梓情怀。谈人、咏物、赋事,皆体现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闲愁绮怨、语淡情浓、意境轻和、词风清婉,既颇似韦庄,又宛若柳永。无论咏物、赋事、抒情,还是寓意、借景、造境,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清丽婉约、清音雅韵、清新俊逸、清幽旷远,既婉转含蓄、辞情蕴藉,又离思别愁、闺情绮怨,无疑又是国内婉约派的一部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