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规律给人生的启示
文/张学礼(山东广饶)
街头的老槐树下,每年盛夏总被金蝉的鸣唱填满。幼时常蹲在树根旁,看“知了猴”从土里钻出来,笨拙地攀上树干,褪去硬壳,舒展翅膀,从暗哑爬虫蜕变为振翅高歌的蝉。后来方知,这盛夏短暂欢唱的背后,是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地下蛰伏——金蝉的生存规律,恰似一部写给人生的启示录。
金蝉的“蛰伏”,是“厚积薄发”最本真的注脚。雌蝉产卵于枝头,幼虫孵化后便坠地入土,在黑暗中开启漫长的地下生涯。它们以树根汁液为食,在潮湿土壤里默默积蓄力量,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七年,从未因不见天日而焦躁,亦未因前路未知而退缩。这份在幽暗里沉潜的耐心,正是人生积淀的隐喻:生命中总有一段无人问津的时光,没有鲜花掌声,没有即时回报,唯有沉下心来积累、打磨,方能在未来的某一刻,拥有破土而出的底气。所谓“厚积”,便是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默默扎根;所谓“薄发”,不过是长久蛰伏后自然的绽放。
金蝉的“蜕变”,藏着“破局成长”的勇气。每年夏至前后,成熟的金蝉会在夜间爬出地面,寻一处坚实树干,用前足紧紧攀附。随后,背部裂开一道细缝,它们需一点点挣脱坚硬的外骨骼——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稍有停滞便可能卡在壳中,永远失去飞翔的机会。这蜕变,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是对固有形态的突破。人生亦如此,成长从来不是舒适区里的安然度日,而是敢于直面阵痛,主动打破束缚自身的“硬壳”。那些看似煎熬的改变、艰难的抉择,实则是突破自我边界的必经之路,唯有拿出挣脱旧壳的勇气,方能迎来全新的生命形态。
金蝉的“欢唱”,是“珍惜当下”的生动诠释。褪去外壳的蝉,寿命仅有短短几十天。它们不曾浪费这转瞬即逝的时光,盛夏的每一个清晨与傍晚,都在枝头放声高歌,将生命的热情倾注于每一声鸣叫。这份对当下的珍视,源于对过往蛰伏的清醒认知——正因为地下的岁月太过漫长,才更懂得地上时光的可贵。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无法重来,无论是历经沉淀后的绽放,还是突破阵痛后的新生,都值得用心去体验、去书写。不沉湎于过去的遗憾,不焦虑于未来的未知,将目光聚焦于当下,方能让每一段时光都焕发生机。
如今再看老槐树下的蝉,已不只是夏日的生灵。它们的蛰伏昭示耐心的价值,蜕变彰显勇气的意义,欢唱传递珍惜的真谛。人生如蝉,总有沉潜扎根的阶段,总有突破蜕变的时刻,亦总有值得全力奔赴的当下。愿我们都能如金蝉一般,耐得住幽暗里的沉寂,扛得住蜕变时的阵痛,更能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尽情释放生命的光彩,不负岁月,不负自我。
作者简介
张学礼,山东东营广饶县广饶街道人。义务兵五年,中共党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海河文学社顾问、东方诗人协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研究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编辑部编委、齐鲁诗风签约诗人,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协会理事、竹韵汉诗协会会员、东方诗人协会会员、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兰亭诗社顾问,2021年诗歌被大型《民间优秀诗选》收录,荣获中国诗歌圈官网创作奖。个人著有《执韵》格律诗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