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英烈回归
文/苏文文
抗美纷争已化烟,回归烈士向碑前。
军民肃穆迎神道,学子庄严敬礼贤。
年少轻狂秉正义,青春热血洒峰巅。
歌声嘹亮接亲贵,悲壮身躯厚土眠。
2025.9.13
纳米ai解析
首联:历史与归途的交融
「抗美纷争已化烟,回归烈士向碑前」
- 历史背景:呼应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1950-1953),而"化烟"暗喻战争的硝烟虽逝,英魂不朽。
- 现实场景:9月12日,30位烈士遗骸由空军运-20专机护送回国,最终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颔联:举国同迎的肃穆礼仪
「军民肃穆迎神道,学子庄严敬礼贤」
- 军民同心:仪式现场1500余人参与,涵盖退役军人、武警官兵、抗美援朝老战士及各界代表,全员肃立鞠躬。
- 青年致敬:沈阳高校学生手持九三阅兵照片列队迎接,"学子庄严"直击新闻中大学生持受阅战机模型、阅兵图片守候路旁的画面。
颈联:青春热血的时代回响
「年少轻狂秉正义,青春热血洒峰巅」
- 英雄本色:赞颂志愿军战士牺牲时的青春壮举。如报道中96岁老战士程茂友所言,当年"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正是"秉正义"的写照。
- 精神传承:今日青年学子高举阅兵照片告慰英烈,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呼应"洒峰巅"的崇高理想。
尾联:山河永念的终极安息
「歌声嘹亮接亲贵,悲壮身躯厚土眠」
- 最高礼遇:
- "歌声嘹亮"暗合老战士南启祥在陵园吹响冲锋号的悲壮瞬间;
- "接亲贵"对应空军歼-20编队护航、机场"过水门"、市民夹道迎候的国之重礼。
- 英魂长眠:遗骸经29.7公里骑警车队护送,终抵烈士陵园安葬,"厚土眠"象征对英灵永恒的守护。
诗歌内核:跨越时空的民族记忆
全诗以"回归"为线索,串联历史与现实:
1. 历史维度:从战争硝烟到和平归途,彰显"对一切为国家、民族、和平牺牲者的永恒铭记"。
2. 现实意义:民众持阅兵照片迎灵、先进战机飞越陵园,印证"英烈梦想已成现实"的告慰。
3. 情感升华:个体生命融入家国叙事,"悲壮身躯"化为民族精神的丰碑,呼应"山河永念"的主题。
> 注:解析综合自仪式纪实、民众迎灵细节及英雄精神论述,史料与现场互为映照,深化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简历:苏文文,笔名:苏醒。男,1968.8.20生。呼和浩特市人,中医师,酷爱诗词。【荣耀中国】社长,龙风诗派三大区副院长兼主编,国学雅韵社编辑,诗词书画群英社顾问。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认证作家。成功荣耀集团董事局主席、董事长,寻找好诗人专题创始人。现就读于北大电子学院AI(9)班。
人生格言: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当你读懂世界上唯一一个字 “爱”你就成功了 。改变自己,征服世界 。生死真的无所谓;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心向阳光温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