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女人是歌》作者:董艳菊
一曲《女人是歌》满堂真知灼见
——读《女人是歌》
文︱常雅维
一、从个体叙事到时代镜像:乡村女性的觉醒史诗
《女人是歌》以主人公从农村女青年到带领乡邻致富的带头人的成长轨迹,勾勒出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女性的觉醒之路。小说通过林凤鸣在复杂家庭关系中的突围——从争取家庭管理权的“小斗争”,到创办企业、执掌公司事务的“大作为”,既展现了个体在生存压力下的智慧与韧性,更折射出改革开放前后乡村社会经济变革中,女性力量从家庭内部向公共领域的延伸,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二、家庭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同构:女性智慧的双重实践
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家庭治理与社会治理形成巧妙的叙事呼应。主人公林凤鸣初入复杂家庭时,面对贫穷、成员关系松散等问题,以沟通、斗争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管理权,用务实策略改善家境;后续创办企业、担任村书记,其治理逻辑与家庭治理一脉相承——以共情化解矛盾,以实干凝聚力量。这种从“小家”到“大家”的能力迁移,既凸显了女性在关系协调、资源整合上的天然优势,也揭示了基层治理中“以人为本”的朴素真理。
三、苦难中的诗意:“女人是歌”的精神隐喻
书名“女人是歌”本身蕴含深刻的精神内核。
主人公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贫穷的家境、复杂的家庭关系、创业的艰辛,构成了她成长路上的“低音”;而她的坚韧、智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是旋律中不断上扬的“高音”。小说通过她将苦难转化为动力、将困境谱写成篇章的经历,赋予“女性”以“歌”的意象——不是柔弱的咏叹,而是充满力量的交响,诠释了女性在时代洪流中既柔韧又强大的生命姿态。
四、现实主义的力量:源于生活的创作共鸣
作为作者董艳菊亲身经历的艺术化呈现,小说的现实主义笔法极具感染力。无论是家庭内部围绕“财权”的细腻博弈,还是创办企业时的具体实践,都充满生活质感与细节真实,让读者在主人公林凤鸣的故事中看到普通乡村女性的奋斗缩影。这种“从生活中来”的创作,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更让其超越个人叙事,成为展现乡村发展、女性成长的典型文本,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与文学感染力。
五、乡土叙事的新维度:女性视角下的乡村振兴雏形
作品在传统乡土叙事之外,开辟了以女性为核心的乡村发展视角。主人公从改善自家生活到带领乡邻致富,其路径既包含个体奋斗的主动性,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逆袭,更暗合了“乡村振兴”的早期实践逻辑——以能人带动、以产业为基、以治理为要,为理解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生动的文学样本。
2025年8月30日写于长春
【作者简介:常雅维,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