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超
胡风夫人——梅志
当代文坛可爱的女人很多,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她最可爱。她的可爱不是因她的作品多、名气大,而是因她身上那些极浓的女人味儿。如果论作品,可能读到的人很少;如果论名气,当代文坛可能许多年轻人还不知道她。最起码她的作品和名气都大不过铁凝。
昨天(2023年3月10日),全国作协主席铁凝当选本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两天来,大小文坛,特别是地方小文坛沸腾了,许多文人激动得就像范进中举一样,热泪流淌,奔走相告,所有文学网刊都刊登了这一重大喜讯。
当全国文坛为铁凝当选副委员长而一片欢腾的时候,不知怎的,我却想起了我前面说的那个最可爱的女人。他就是当代中国文学队伍中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一胡风夫人梅志。
这个女人对我的影响很大,她的言行早在四十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就固化了我对可爱女人的认定标准,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更是佐证了我的所谓的“可爱的女人”的标准是正确的。
她太值得我敬佩了,几十年来,只要一提及她,我就激动,就会向朋友们由衷地说——她太可爱了。她的可爱可能文坛上许多老前辈大都知晓,无需我再作宣传。由于我太爱她,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多次崇敬而郑重地向文学圈以外的朋友推介她、夸赞她——我真想让我们这个民族都知道她,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学艺术界。
为了让朋友们了解一个真正的梅志,哪怕含泪再揭一揭梅志的伤疤、再翻一翻梅志的苦难,也值!
胡风当年留学日本,因宣传反日被提前遣返,随成为“左联”的重要成员,他的才华和人品都属一流,是鲁迅最喜爱最看重的学生,更是积极的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在“左联”工作期间,胡风认识了十九岁已格外美丽的文学女青年梅志,并很快走到了一起。
婚后,为了使文学天赋异禀的胡风能发挥更大的优势,梅志放弃了自己的文学追求,甘居幕后,一边助力胡风办刊,一边为胡风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抄写文章。
解放后,胡风虽没当什么大官,但他的文艺理念被文艺界公认,确实够得上新中国文艺理论战线的一个旗帜性人物,曾被文坛称为中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但好景不长。因与文艺界个别领导及领袖的文艺观点相左,又因他性格的原因,1955年胡风竟被列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首要分子而被打倒。2100余人受到牵连,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离审查,73人被停职反省。其实,这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胡风从未谋面、更不知晓。胡风本人于196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969年又加判为无期徒刑,1973年再次改定为无期徒刑。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桩大冤案!后来的平反过程也是最离奇最曲折的一桩。
从1955年立案到1988年彻底平反,历经33年,持续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广,震惊中外。打倒“四人帮”后组织曾三次为其平反,前两次皆因胡的妻子梅志认为平反不公平、不彻底而拒绝签字,而未能生效。
从1935年结婚到1985年胡风怀忧离世,五十年间有三十年胡风不是在狱中受审就是在外地劳改。也就是说,从1955年到1985年三十年里,胡风一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前十年梅志竟无法与之相见,直到“文革”中判了刑才被允许探监。
监中的胡风有信心,外边的梅志更有信心。在见到胡风的时候梅志说:我相信你,只要一家人都活着,就有希望。
信念和主张是文人的生命!
一九七三年胡风被下放四川劳改。胡是一个极其坚强的人,坐监劳改都没有改变他的信念,但当他得知自己的信念和精神支柱被摧垮——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他感到了生的绝望。
随后的胡风经常处于焦虑和恐惧之中,时常神志恍惚,只有抓住妻子的手才在她的怀里入睡。内心流血的梅志总是带着微笑安慰他,“不要怕,有我在,一切都会好的”。支撑胡风活下来的,唯有妻子温柔的关怀和亲友们爱的牵挂。
两人的遭遇和打击,确实非常人所能忍受,但坚强的梅志在暴风骤雨面前从不畏惧,他心中的胡风总是最棒的,一生对其不离不弃!
即使文学的春天来了,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而胡风依然隐恨含冤。许多朋友为他鸣不平,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他呐喊,梅志更是矢志不移、不屈不挠,十年间风雨兼程地奔波于上诉的路上。1985年胡风病重,全国的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已基本结束了,而胡风的冤案却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看到临终的胡风依然内心不甘,梅志的心都要碎了,她有些焦虑了。她要让亲人走得安心,便坚定地向胡风许诺:“我会为你说清的”。
在此之前,年老之身的梅志就曾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意志写出了近六十万字的《胡风传》,给后人留下了解读胡风、认识胡风的最完整最详实的资料。最后她终于顽强地为丈夫洗涮掉了强加在他身上的所有污垢,还原给文坛一个干净的胡风,还原给读者一个不朽的胡风。
记得,我是在一九八四年上大三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我曾为胡风的遭遇而流泪而感慨,又为梅志的坚韧而惊叹而敬佩,也为走文学这条路而畏惧。
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文坛,时紧时松的文艺政策让我喜让我忧,最最担心再次出现文人因言获罪的现象发生。所以,文坛上忽冷忽热不正常的气候变化难免影响我的情绪。
谁能肯定中国文坛再不会出现胡风现象?谁又能肯定伸冤的道路上不再有梅志式的身影?不太风清气正的中国文坛需要胡风理念,也需要梅志精神。当今的中华民族更需要梅志身上的传统美德,女人更是如此!
梅志在为丈夫伸冤的路上是顽强而坚韧的,让人想到崖柏!她又是柔软而温暖的,让人想到母亲。
无论她遇到多大的打击多大的困难和障碍,只要见到亲人和朋友,哪怕是突然遇见,瞬间她就会擦干眼泪立马露出舒心的微笑,她永远都是温暖而亲和的,时刻让人如沐春风。
梅志那可人的外貌和可心的性格让所有见过她的人无不铭刻在心。有两张照片最能体现她的形象气质以及人格魅力。一幅是1934年她和胡风在上海结婚前的合影;一幅是1979年她与出狱不久的胡风在家里的合影。都是她站在胡风的身后侧扶着胡风的肩膀。她的温情是那么地恒定,新婚中和劫难后的表情一样地淡定从容平和温馨,让人觉得她在任何境况下都是纯真和美好的化身。
我没有见过梅志,只是从文字中知道了她,关于她的文字,几十年来一旦发现,绝不放过。尽管知道她的人可能不少,但四十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将她推介给文学圈以外的人的想法,又担心自己的文字功力不足,怕说不好美好的她,便一直拖着,今天,当得知文坛因铁凝当选而欢腾的消息后,不知那儿来的勇气,我竟然下笔了。
为了她形象的真实丰满,还是让我再引一段零八年见过她的周燕芬女士写的一段文字吧:
凡见过梅志的人,无不为梅志那永远的微笑所感动,很纯真很温暖。当你想到一位饱经沧桑备受伤痛的老人还能笑得如此纯真如此温暖时,那就不只是感动而是震撼了。倘若要赞叹女性的坚强和伟大,任何称颂的词汇用在梅志身上都不过分,但她总是带点羞赧地摇头,说自己没有那么了不起,自己没办法不去保护亲人和家庭。去到监狱,胡风看到妻子好好的,才能坚持下去;回到家里,孩子们看到妈妈好好的,也才能正常生活。梅志是家的守护神。女人为家看似平庸,而如梅志这样绝境之中坚守自己的家,已然是一种伟大的“平庸”了。在政治灾难袭来时,弃绝家庭的母亲和背离丈夫的妻子不在少数,可能有诸种迫不得已值得同情的原因,但不甘“平庸”、追逐政治风浪者也大有人在。女性的平庸和伟大,有时还真是一个吊诡的命题。
每每当人们用“美丽、顽强、坚韧、勇敢”等词语来形容梅志老人时,她总是微笑着说“我实为一个平庸的老妪,仅比一般人多受了一点苦难,也就多知道一点为人之大不易。其实,我也仅仅是尽自己的一点能力,不伤害生灵,不哗众取宠,老老实实做人而已!今天还能坦然地见人,理直气壮地说话!可能也是我的平庸吧!”
平庸?她的平庸怎么来解释?
梅志的平庸即是伟大,梅志的伟大即是平庸!这正是梅志永远只认为自己平庸,而人们却永远认为梅志伟大的原因!
我爱文学,不仅因为一大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吸引了我、滋养了我,更重要的是文学队伍中有许多灵魂纯净情操高尚意志坚强品质高贵的人是我的精神支柱,让我在任何糟糕的情况下,特别是让我在想死的时候幡然悔悟,随后逐渐地认为“活着还是有些意义的”。
梅志就是这类人中一位最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她以自己的坚强和柔情鼓励和温暖了灾难中的亲人,使身陷深渊的亲人时刻都能看到希望。并使所有知道她事迹的人深受感染。
这是何等伟大的女性啊!
胡风热爱文学,梅志也热爱文学,但她更热爱自己的胡风!于是,我便认为,文学使这样的女人可爱,这样的女人使文学伟大。如果文学队伍中没了这样的女人便不应该叫文学,文学在历经劫难之后更不配“依然神圣”!
同此一理,一个家庭有梅志这样的女人是这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有梅志这样的女人是这个民族的幸运。胡风如果没有梅志便成不了胡风,人类如果没了梅志这样的女人便难成人类!
我爱伟大的文学、我更爱文学队伍中梅志这样伟大的女性。因此,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女人(而不仅仅是文艺界的女人)都能从梅志的身上学到些自己身上缺少的东西。果真若能如此,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会为自己的女人不遗余力地去奋斗,即使挣死了,他们的脸上也会留着幸福的微笑。
2023.3.11双桂堂
作者简介:解超,男,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省级某重点中学语文教师,后一直从事警察工作。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签约作家、周至县剧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