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塘对句》序
冯宝哲
文友李向前通过电子邮箱给我发来《荷花塘对句》一书的底稿,托我读后作序,我确实是又喜又愁。喜的是能够有机会拜读文友的大作,汲取营养;愁的是文友要求写序的压力,我本一介凡夫,普通百姓,自知所见浅陋,上不了写序的层面,枉占篇幅,恐为人贻笑大方。心理非常矛盾,但架不住文友的一再催促,继续犹豫就有慢人之嫌,于是只好被迫献丑了,写几点读后感以作管中之见。
向前先生原籍大荔县韦林镇北王林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而迁徙蒲城,中学毕业后即回乡战天斗地,成为农村基层的骨干,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他表现突出,受到了时任蒲城县委书记宋平的称赞,当选为蒲城县第四届人大代表,共青团陕西省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曾获渭南军分区五好民兵光荣称号。七十年代被选为民办教师,八十年代初转为公办,一九八三年获蒲城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教学论文获市级三等奖。二○○二年十一月退休后在私立学校任职,二○○七年被《对联》杂志下半月刊聘为“联海新舟”特约辅导员,其所辅导的学员李盟获得了全国百优学员奖。二○一二年被渭南市楹联学会授于《秦东联坛十杰》称号。现任陕西省散曲学会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蒲城创作基地主任,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是蒲城文坛的重要骨干,散曲艺术的领军人物。
我与他相识于退休以后,也完全出于诗联同道的结缘。那时他出了一本书名《赤情》的诗词集,我有幸从儿媳那里得到了一本,捧读之后,深钦其才学之丰赡,并得知其为我已逝的老师兼亲翁的同事,于是便有了攀交的冲动,在儿媳家人的引荐下,我俩便成为诗联同好的文友了。我回蒲城会友曾多次去他家探访,他则经常给我所编辑的《渭南联苑》来稿,表示支持之意,我记得《联苑》二○○六年的春联选登中就有他所撰的“金鸡报晓,神州千道彩;玉犬迎新,华夏万年春。”这应当算他在联刊上的第一副作品,此后他的大作便不时地在《渭南联苑》出现,其春联与茶联深受读者喜爱,其散曲作品也别有风味,引人注目,二○○七年八月他的联作获得山东省梁山县《水浒杯》海内外征联三等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全国各地的联赛中频频得奖,成了蒲城联界有名的得奖专业户,二○一一年他所写的《蒲城赋》刊登在《渭南联苑》第一期上,后被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百县赋征文大赛评为优秀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担任蒲城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之后,对散曲情有独钟,深有造诣,在他的带动下,蒲城竟出现了一股散曲热,引起了陕西省散曲学会的重视,特别把蒲城确定为创作基地,并隆重地举行了授牌仪式,我曾写五律致贺:“蒲邑曲儿扬,朴实韵味长。既能抒壮志,又可诉衷肠。创作成基地,挂牌初启航。秦东称劲旅,文苑又一强。”
这次他出版的《荷花塘对句》,是一本对联专集,这在蒲城可以说开了先河,因为近年来我县虽然出书不少,但作为对联的专集除了有几次征联大赛的作品荟萃之外,作为个人将对联单独汇编出书,向前先生当为首举。因此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填补了蒲城个人对联专著出版的空白。我兴致盎然地仔细地通读了书稿的全文,其丰富的内涵与清秀的笔触令我陶醉,为之倾倒,竟然忘记了酷暑的炎热,我以为本书有三大特点:
一、题材广泛。翻开本书的目录,映入你眼帘的首先是“唐风汉韵、九州览胜、叙事言志、春联标新、饮茶清心、题赠嵌名、佳节庆贺、丧葬禫祭、状物舒情、饮酒争雄”等分卷栏目,单从这些醒目的标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本书涉猎之广博,囊括节日、喜庆、哀挽、行业、名胜、宅室、题赠、格言、谐讽、集句、杂题等,应有尽有;举凡天文地理、草木鱼虫、宫观祠墓、政经哲史、诗词书画、古今中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无不涉及。真可谓对联大全了!
二、感情真挚。综观本书所收纳的对联,无论是节日庆典、婚寿喜庆、祭祀哀挽、题赠颂扬、还是歌山赞水、咏物述志、传情寄爱、警世诲人,作者都能凭借着其丰富渊博的学识,奇妙开阔的想像,磅礴炽热的激情,斑斓缤纷的辞采,把自己对祖国对他人的一腔爱意一古脑儿倾注于笔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令读者看后心潮难平,产生共鸣,获得新的感悟。
三、风韵独特。从本书的对联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经的敦厚,楚辞的浪漫,汉赋的铺陈,骈文的严谨,诗词的韵律,散曲的俚白等等多种句法句式、修辞艺术和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其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音韵优美,构思奇巧,真让人叹为观止。其风格清劲刚健、沉着精切、含蓄细腻、柔婉绵密,自成一体,对于受众确实是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上述三个特点,是我阅读本书的总体感受,本来应当选择一些优秀例句,加以说明,但是本书的佳作实在是俯拾皆是,令人眼花缭乱,难作取舍,故而踌躇不决。最后考虑还是选择一短一中一长三联作为例句,请读者自行玩味。短联是“仓颉杯”联:“仓颉一担字;华夏万年书。”中联是“将相杯”联:“论惊世英雄,虎城请命,王鼎荐贤,仪祉兴八惠,包森镇日顽,莘莘文武皆为首;//览玄天胜景,双塔晨钟,漫泉暮雨,石雕壮五陵,烟雨生尧岭,郁郁山河俱媚人。”长联是河南信阳《茗阳阁》联:“阁谓茗阳,朝灵山古刹,沐水墨南湾,尧风舜雨;借大别豪气,豫韵楚歌,拔地撑天;比海市蜃楼,媲岱词黄鹤。连京广,揽江淮。论伟姿,略见群楼小;//茗飘阁上,佐本地米鱼,伴编钟漫舞,艳彩浓香;邀仙子桃花,文臣武将,评今论古;饮碧罗绿液,品龙井观音。养三真,求六味,斗毛尖,更觉情意长。”通过对这三联的欣赏,我相信大家是会认同我的评价的。
此书联作,大部可谓精品,堪作对联范本,但严格按照联律要求,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如作者在处理词性对仗上,有时失之过宽,对今古声的把握,有时不够准确,但这都是个别现象,瑕不掩瑜,此书仍是一本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特向大家推荐。
冯宝哲乙未年夏日中伏于栖牛斋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图标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