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命运的方程式中,命是定量,运是变量。运取决于多个因素,变量不止一个。其中,后天努力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人的一生,有碰"运气"的成分。
用科学术语来形容,命运不是确定性现象,也不是不确定现象,而是要冒风险的风险现象。
打比方吧。
确知是下雨,那一定要打伞,这是唯一结果的确定性现象。
知道是否下雨的概率(可能性),是否打伞,也可以作决定。
下雨的概率大,你就出门帶伞;概率小,可以不带。
但即使下雨概率小,万一下了呢? 不打伞,你就会冒淋雨的风险。
现在的天气预报就是风险现象,报的是出现某种天气的概率,所以有时不准。
如果是否下雨连概率都不知道,那就无法决定出门是否打伞了,完全撞大运了。
回到命运上。
如果每个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命,那就是确定性现象。穷人的孩子一定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一定是富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天道酬勤"。努力了,不一定结果理想,但躺平的话,结果理想的概率一定接近于零。有好结果的概率大于不努力的情况,否则人生就不必努力了。人生努力下的命运是概率现象。
当然,每个人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成功的概率高,有的低,还有的会失败。可以肯定的说,完全成功者和失败者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努力后改善了自己的命运。否则人生干嘛要努力,要奋斗?
努力了也要冒风险,有一定的碰运气的成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用马克思哲学的语言讲,不努力,命运得不到改善,是必然的。但努力了,还是要冒风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用马哲因果论的观奌讲,人生的际遇有两个因素:内因和外因。命和个人努力是内因,社会因素是外因。每个人遇到的社会因素是不一样的,带有偶然性。
冯道的诗句非常形象,"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冬去春来,冰消草生是必然的。但春天来得有早有晚,冰消草生有快有慢,不是恒定不变的,带有偶然性。
佛家则用"因缘聚合”来解释人生和命运。《楞伽经》中说:“一切法因缘生”,强调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是指引发某种结果的内在直接原因;而缘,则是助力这种结果产生的外在间接因素。以种米为例,种子是因,雨水、农夫、空气等则是缘,因缘和合,最终生出大米。
缘有所遇,因由己造。主观努力是因,外部社会因素是缘。果是由因缘共同决定的。在佛家看来缘不能完全由我们把握,但因却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人生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南怀瑾语)。
用现代语言来讲,假定是单一的因果关系,一生命运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加上了缘的作用,命运轨迹会偏离成为曲线,结果高于或低于理想奌。
因此,结果不一定圆满,凡事不要太在意结果,更应该在因上努力。人生不可强求,努力了就好。如果事事追求一个圆满的结果,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用冯道的诗句说,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的诗句还说明了如何努力,即努力的价值评价问题,要正言正行,能为国为民,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少干损人利己的事。要多栽花,少栽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个人价值观上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努力作一个好人;
二、作好事不要总想着回报;
三、作好当下的事,不要焦虑于未来。
如果你这么去行好事,从客观的角度说,还是有所回报的。
其一,"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行好事,能使个人人格圆满,心理得到满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其二,"善恶昭彰,如影随形"。因缘之间也是有关联的。因为同道相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善结善缘,恶结恶果。善福恶祸不在己身,必在子孙。因为善言善行,言传身教,必福及子孙。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恶言恶行,积习相传,恶贯满盈,必祸及后人。所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用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用哲学角度说,不图报而得报是道家"无为而为"和佛家"善恶果报”思想的体现。
佛家甚至把这种果报思想拉长到了"善恶累世循环"即轮回报应的地步。《大般涅槃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作业因,会存入阿赖耶识之中,无论经过多少劫的时间,业力都不会消失。因缘成熟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果报。今世不报,必在来世。用这个来解释一时的"好人遭难,坏人红火"的现象。这带有一定的唯心色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似乎冥冥中善恶自有一本帐高悬。但它并不神秘,无需用鬼神冥幽之说解释。善恶昭彰,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机制。
人心向善,如草木向阳。人心向恶,如入黑夜。因此人心有一种向善去恶的自然倾向。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有善恶昭彰的世道。我们通常说世道人心,世道坏了,人心也就坏了。
通过道德和法制的约束激励,善恶昭彰,是社会清明的象征,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善恶不分,黑白颠倒,不能善恶昭彰的社会必然灭亡,被善恶昭彰的社会所替代。因此,善善恶恶,是一种社会淘汰和价值观选择机制,也同人心向明的自然要求相一致。
只有善恶昭彰,个人进步,才的确可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社会保证了你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进步。
结论就是:
把持己心,不必问前程;
清平世道,无需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