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生命之我见
湘潭
生命的重塑,不是拆毁旧屋,再起新厦,而是在断壁残垣之中,找几根尚可支撑的梁木,重新搭起一个遮风避雨的生命房屋。
人常言“从头再来”,殊不知头既已断,何能再续?所谓重塑,大概是带着伤痕与记忆,蹒跚前行罢了。创痕不会消尽,只在岁月流转间,渐次隐入肌肤纹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人便背负着这些隐痛,继续活着。
我曾看见一位老人,在院中静坐。我问他生平,他只说:“经过些事。”再问,则闭目摇头,不再说话。他脸上皱纹纵横,如地图上的疆界,每一道都是一段往事,一次重塑。他不再言语,不是不能说,实是不必说。生命之重塑,原是个人的私事,何必向外人道哉?
我又常常看见过平民百姓,遭了灾殃,哭过几日,便又张罗起生计来。房屋烧了,便支个摊子;摊子没了,便挑个担子。生命之韧性,不在宏大叙事中,而在这些细微处显现。他们未必读过什么哲学著作,却深谙重塑之道:不过是一日日的过,一口口的吃,一夜夜的睡。待日子久了,那创伤自然结痂脱落,留下淡白的印记。
文人墨客偏好把重塑说得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真正的重建重塑,常是无声的。如蚯蚓耕耘,如春蚕食叶,外人不见其功,而内部早已天翻地覆。一个人从绝望中爬起,往往不是因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启示,或许只是晨光熹微中,见窗台上盆花未枯,便觉得尚可一活。
当代人喜欢说“重启”,将生命视作机器,似乎按个钮便能焕然一新。殊不知生命不是机器,而是活物。活物受伤,愈合后必有疤痕;活物经历风雨,形态必生改变。全然回到从前,不过是痴人说梦。
真正的重塑,是承认失去,接纳残缺,然后以不完美之身,继续前行。它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过去走向未来。
如此看来,每个人都在重塑中。今日之我,已不是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又不是今日之我。生命便在不断的损毁与重塑中,蜿蜒向前。
檐下雨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林中树苗参天,岂顷刻之事?生命之重建,亦复如是。

作者简介:湘潭,退休职工。市、区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聊城文艺》《鲁西诗人》《徒骇河在我家乡流过》《印象茌平》《魅力茌平》等报刊平台。曾获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