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八秩纪念的时光里,关工委的旗帜迎风扬,
我们的身影散作星火,把红色信仰播向四方:
鞍山市关工委领导执话筒领航,声线里裹着担当,
报告团牵头人熬夜改方案,案头堆着资料一摞摞放。
八旬老干部脱稿忆当年,侃侃而谈诉烽火岁月,话语里满是神采飞扬,
六旬新成员扛摄像机奔走,镜头追着活动忙。
有人赴山东访英雄故居,在老院石阶上听往事悠长,
有人站社区广场宣讲,胸前“光荣在党50年”奖章闪金光;
有人带团队守超频赛场,举着“传承精神”横幅喊得嗓亮,
有人拍纪念短片,让国歌在钢城楼宇间一遍遍回荡;
有人坐社区凉亭里,给银发老人讲“钢铁厂抗战支前”的过往,
有人登居民楼前舞台,用《松花江上》的旋律把誓言唱响,
还有人牵起残疾居民的手,推着轮椅把纪念馆的展陈一一讲。


我们把故事带进礼堂,带到社区的街巷:
千山区晨光里,社区活动室的长凳坐满了街坊,
立山区雨后朝阳下,众人齐聚客会场,热情忆烽火沧桑;
铁西区顶风冒雨来,围坐话当年鞍山抗战的旧时光,
高新区的晴日里,党员与少先队员围站听宣讲,手机镜头对准台前把瞬间珍藏,
校园课堂里,孩子们睁大眼睛听“铁路人护物资”的篇章,
家乡老屋里,长辈指着旧照片说“这是咱钢城支援前线的老厂房”。
细数钢铁人藏机床零件、防日寇破坏的顽强,
听铁路人昼伏夜出、冒风险传递情报的过往,
每一次点头共鸣,都让希望在心底悄悄点亮。

社区里,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眼神亮得像星光,
“五老”们忆起往事,讲得动情时声音格外响,
大家凑在展板前指认老照片里的熟悉景象,
让抗战精神顺着话语,在新一代心里扎根生长。
钢城的铁轨记得先辈的方向,
以抗战精神为犁,耕耘工业的土壤。
共和国成立后,炼钢炉前众人把袖子挽起,
“钢城长子”的臂膀,扛起全国炼钢的期望。
熔炉里炼出的钢锭,撑起工厂烟囱的昂扬,
铁路上跑过的列车,载着机床零件奔向远方——
从绿皮车挤着抢座、发货要等半个月的旧模样,
到内燃机车鸣着笛、拉着钢材跑得更畅,
再到高铁贴着铁轨飞,智能信号在沿线闪着光

看今朝,鞍钢人守智能熔炉,钢水淬出时代锋芒,这是传承的力量;
铁路人凭智能巡检,钢轨延伸平安向往,这是坚守的力量;
关工委人传红色故事,信仰照亮少年胸膛,这是播火的力量;
钢城人承奋斗基因,“长子”荣光续写新章,这是奋进的力量!
这薪火,是烽火岁月里的不屈脊梁,
这力量,是复兴路上的坚定方向,
握紧信仰,踏浪而往,
钢城的明天,定比钢铁更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