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七十六)
——洪泽湖:包容与吞噬
□ 童年(安徽)
1.
水是洪泽湖的母语
吞下沉城时,语调低沉
吐出荷风时,带着暖意
古泗州的墙在水底
慢慢长出青苔
像给历史,盖了层柔软的
被子。没有谁能留住时光,但洪泽湖能——
把漕夫的号子,藏进浪的
缝隙里吧
等某个清晨,再轻轻
吹进摆渡人的耳中
2.
渔网捞不起沉城的砖
却能捞起一尾
带着古盐味的银鱼
洪泽湖的包容,是不拆穿
每个生命的秘密
它的吞噬,也从不是掠夺
是把旧的故事旧的人
压进湖底的泥沙里
等来年,顺着荷茎
再长出新的传奇
3.
风从南来,带着淮河的水汽
洪泽湖张开怀抱接住
也吞了风里的泥沙
泥沙在水底,与沉城的瓦
慢慢贴靠在一起
像两个孤独的魂灵
终于找到彼此
湖从不说“孤独”
它用包容,把所有孤单
都酿成浪与浪的深吻
4.
月光洒在湖面
像给湖穿了件银衫
沉城的窗棂,映着月光
像在数,过了多少个夜晚
洪泽湖吞了月光
又从晨雾里吐出来
变成沾在芦苇上的露珠
它从不让美好消失
只是换种方式
把温柔,留在人间
5.
漕船的痕迹,早被浪磨平
但洪泽湖记得——
记得船帆鼓起的弧度
记得船夫脸上的汗渍
记得女人生产时的痛楚
它把这些记忆
都贮藏在鱼的鳞片里
当鱼跃出水面时
阳光照在鳞片上
那些过往,便闪着光
落在观者的眼里
6.
暴雨过后,湖面看起来很静
像什么都没发生
但洪泽湖知道——
它吞了暴雨的狂暴
也吞了岸边的惶恐
然后,把这些不安
都化作湖底的养分
等几天,荷叶会更绿
荷花会开得更艳
仿佛所有苦难
都只是为了,让美好
更显珍贵
7.
渔人收起渔网时
天边的晚霞正浓
他没捞到多少鱼
却捞起一片,带着刻痕的
南宋香糕砖
洪泽湖包容了他的失落
也用这块残砖,送他一段
沉城的故事
没有谁的付出会白费
洪泽湖呵
总在不经意间
把错过的,换成另一种收获
8.
枯荷在冬天里倒伏
像给湖,盖了层褐色的地毯
洪泽湖吞了枯荷的残枝
却把它们的根
留在泥沙里
等春天一来
又长出新的绿芽
洪泽湖,从不怕“结束”
它知道,所有结束
都是另一种开始的序章
9.
水鸟掠过湖面
叼走一片浮叶
湖没有挽留
它包容所有的来去
也吞噬所有的停留
浮叶在水鸟的嘴里
变成了食物
而湖底,又有新的叶
慢慢浮起
这便是湖的哲学——
不执着于拥有
只守护着,循环的生机
10.
沉城的钟,在水底
早已不响
但湖能听见——
听见钟鸣里的祈愿
听见过往的悲欢离合
它把这钟声,藏进浪花里
当浪拍打大堤时
钟声,便顺着堤岸
传进人们的心里
提醒着那些逝去的
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11.
夕阳把湖染成橘红
像给沉城,烧了锅暖汤
洪泽湖吞了夕阳的光
却从子夜里吐出来
变成星星,挂在湖面
没有谁能永远明亮
但洪泽湖能——
她把短暂的光,变成
永恒的灯
12.
摆渡人撑着篙
在湖里走了一辈子
他见过湖的温柔
也见过湖的狂暴
湖包容了他的岁月
也吞噬了他的青春
当他老了,把篙
插进湖底的泥沙里
篙,便慢慢长出新芽
好像湖在说——
你从未离开,只是换种活法
陪着我,继续活下去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