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日英烈 四代家国情怀
———记八路军抗日英雄高丰举烈士
高丰举1916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北涧沟。他从小读过几年私塾。1939年春入伍参加革命;1943年牺牲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生前为太行八路军129师战士。高丰举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大,二弟高丰和、四弟高丰林、三弟高丰有随妻定居磁县都党乡石场村。高丰举牺牲后,邯郸市人民政府、邯郸市民政局于1983年7月7日为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儿子高生洒泪签收珍藏,传承至今。
1939年春,129师八路军先遣团在冀南磁县敌占区动员征兵。高丰举弟兄四人、排行老大,时年24岁。他孝敬父母、爱护诸弟;他以身作则、甘做领头羊,具有长子风范。当时他已经组建小家庭,有个不满周岁的儿子叫高生。他在本村读过几年私塾学堂。有传统文化教养,更有抗日爱国激情。面对妻儿老小,依然决绝的去报名参军。目睹日寇强盗实施烧杀抢“三光”政策,残害无辜百姓同胞。他怒发冲冠、主动请缨,冲锋陷阵,敢于亮剑。回忆当年“父送子,妻送郞,抗日杀敌上战场”的生动画面和英勇事迹感动了全村的街坊邻居;同时也得到了先遣团领导的表扬鼓励。由于日寇实施“囚笼战术”、九路围攻封锁交通,邯郸市涉县根据地与磁县敌占区往来通信非常困难。因此高丰举当兵四年与家庭通信只有一回。他从军战斗四年,部队名称番号及旅团营连排领导姓氏名谁?参加了几次哪回战役?荣立过多少战功?受过何等级别的嘉奖?等等信息家属一概不知。也不晓得1939年至1943年牺牲、四年的抗日生涯和作战经历。
适逢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和“九月三日”大阅兵。笔者又电话采访了高丰举英烈的后人。据他大曾孙高田(乳名军海)口耳相闻的片段回忆:曾祖父在部队是财务保管员。牺牲在山西省黎城县清漳河边。当时日寇九路围攻,妄图报复太行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他曾祖父高丰举牵着一匹马,马上驮着现金银元和其它物资。本来他已经涉水抢渡清漳河、安全转移。但是,敌军一发炮弹落在漳河对岸。受惊的马匹突然挣脱缰绳、回首滑入清漳河内。眼看马匹财物随波逐流、冲向下游。高丰举不听战友劝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跳进漳河洪流之中。去追寻渐行渐远的马匹物资。不料,日寇追兵已经赶到河边将其击毙,鲜红的热血染红了清漳河畔。高丰举壮烈牺牲于山西省黎城县境内。战役结束后,当地百姓将烈士掩埋何处至今仍无准确信息。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儿子高生擦干眼泪,继承父辈抗日爱国传统,弘扬革命英雄精神。解放后又动员他的儿子参军入伍,保家卫国。高丰举孙子高起红于1969年在湖北省黄冈市服兵役五年。退役后返乡务农。始终不忘教育子女,赓续传承红色血脉。
受当年老八路高丰举抗日卫国英雄事迹的影响。解放战争时期,二弟高丰和1946年主动送儿子高振清参军入伍。奔赴太行军区129师当兵近十年。高振清身经百战,戎马半生。曾参加过鲁西南、羊山集、定陶等重要战役。1947年南下大别山;1950年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高振清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功勋奖章近十枚。1955年回国时任排长。老首长是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肖永银,少将军衔。解放后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高振清抗美援朝回国复员转业后,曾在邢台市邢台县疗养院参加干部培训班。但是受训结束时,他主动要求返乡务农,参与“三农”建设。三儿子高志海长大成人后,他又积极鼓励儿子去参军入伍。高志海在内蒙古自治区炮兵部队服役五年。大儿子高志勇在峰峰矿区大峪镇担任文化站站长。他继承先辈革命传统。鼓励儿子高文江参军入伍,在河北省张家口炮兵部队服役五年。
高丰举四弟高丰林膝下有独生子高振祥。他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在家乡北涧沟从事养殖业发家致富,支持教育子女励志成材,投身“四化”建设。他的小家庭也实现了“一门双博士”奋斗目标!儿子高志峰在江苏省南京市国企履职。现为在岗理工科博士,儿媳也是博士。为此,当地镇政府曾通报表扬!同时也得到家乡村民的交口称赞。真可谓是:“一位抗日英烈,四代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历史,晚辈励志成材。”
作者:邯郸市峰峰矿区高保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