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院出来的并非都是小气鬼
作者:林耀平
十几年前,我请一位法院院长吃饭,三杯酒下肚子、五句话说出后,该院长阴沉的脸立马绽放开了。
这餐饭菜的由来是过去与我相识、但平时从未来往的一位朋友相托,涉及到一件小小的案件。根据案情介绍,他肯定是胜诉的一方,但由于过去受“政治生态”的影响,他怕出现“万一”,所以打电话请我帮忙,请法院院长吃餐饭,当面汇报一下。
话又说回来,该法院院长的先后不同的情绪,原因是:他们法院先后接收了两位从原空军高炮学院转业的军转干部,作为院长的他,对这两位军转干部很不待见。原因有三:一是感觉二位喜欢伸手要待遇。县、区法院是副处级单位,这两位军转干部一位是副团职转业,一位是正营职转业。在他们看来,副团职最起码要进法院的“班子”成员,享受待遇;正营职应任法院科长级职务。但他俩“争来要去”,均未如愿,所以从院领导到当事人均不舒服。二是认为他俩太过计较得失。由于前面的问题,肯定会引发工作上的一些矛盾,比如:份内的事干好,份外的事就不想干,甚至顶着不干。反正是给人一种“斤斤计较”、“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那种。三是觉得他俩官不大,脾气还不小。军队转业干部中,正团、副团职转业大把的,甚至副师、正师职的也不少,营职干部更是不计其数。该院的两位军转干部,相对来说官不大,但给这位院长留下的印象是:“脾气还不小”。当然了,无论官大官小,心情不舒畅肯定是有脾气的,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饭桌上刚坐定,当得知我是从原空军高炮学院转业的干部后,该院长的脸色显然有点不自在。当我敬他三杯酒下肚,说上五六句话后,他的表情、心情、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说:“你跟某某某两人完全不一样!”那种味道,甚至像老朋友很久不见偶遇而痛快畅饮一样的痛快、舒服。整桌酒菜虽不高档,普普通通,但大家高高兴兴,个个舒舒服服。当然了,最后我托院长的小小案件也就“水到渠成”了。我再啰嗦一句:这餐饭菜、酒水,是我买的单,没叫当事人出一分钱。
我突然想起前天晚上的一桌酒菜来,也是碰到涉及到对炮院转业干部的评价问题。坐在我旁边的这位老兄对我说:“我们一位老乡,是从炮院团职领导转业的干部,素质太差!我们认识20年了,老乡之间常常轮流请吃吃饭、喝两杯小酒,我没喝过他一杯酒,但他基本上次次都参加……”
我说:“用素质太差有点过,人家口才、文笔是不错的,也很有个性、特点。就是小气、自私一些,吃不起亏、不豪爽罢了。”该兄立马说:“对对对,你说得太准确了!”我又对这位老兄讲:“不过,一般来讲,别人都请你两次、三次了,无论你官位再高、权力再大、本事再强,作为老乡、战友、朋友,你最起码应该回请一次了,之所谓有来无往非礼也。”这位老兄说:“就是嘛!”
接下来我还对这么老兄说:“炮院出来的也有很多豪爽的同志,比如:我的军校老同学王志明政委、赵顺恩大队长等等,都是吃亏在前、享受在后的榜样,并非从炮院出来的个个都是小气包……”。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在部队从事干部工作18年,可以这么说:什么“鸟”都见过了;转业以后党委政府工作16年,其中分管公检法司12年,什么“死人活人”、“打打杀杀”的棘手事件都处理过,见的“鸟”就更多了。但是,无论当官当民、无论在部队在地方,“林氏草根理论”认为:你要想在这世上“混好”,自身知识、本事是关键;严于律己、豪爽处世是方法;善待他人、为民服务是保证。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桂林都市文艺社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黄蓓蓓 文长海 韦天喜 江开华
副社长:李运德 孙炎宏 李席林 杨爱国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廖明东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执行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虹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虹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紫燕 心太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