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陕军东征集结号】
李含辛《鹧鸪天·围城内外》赏析
一、词牌与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北宋初年出现的小令曲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形似两首七绝相叠,风格流畅、婉美。传统上多用于表达柔情或闲适之情,但李含辛在此词中却用以表达现代情感主题,形成了形式与内容的艺术反差。
词人李含辛是陕西礼泉人,当代跨界创作者,擅长以俚俗化语言和反讽手法揭露社会现象,作品风格尖锐且具泥土气息。这首《围城内外》分为男篇和女篇,通过对比视角展现了情感围城中的不同心境。
二、男篇赏析
"陌上花残酒未醒,双栖犹作凤凰鸣"
开篇以"陌上花残"营造衰败氛围,"酒未醒"暗示沉溺过往。"凤凰鸣"化用《诗经·大雅·卷阿》典故,原指祥瑞之兆,此处反衬主人公虽表面维持着"双栖"假象,实则情感已如残花凋零。
"三分春色偷藏袖,两处秋波暗计程"
"春色藏袖"喻刻意保留的美好回忆,"秋波计程"则暗示双方暗自盘算未来距离。对仗工整中透露出关系中的算计与保留。
"云易改,月难盟,周旋偏道是平生"
"云易改"喻人心易变,"月难盟"指誓言如月般虚幻。三字短句强化了情感承诺的脆弱性,"周旋平生"道出在虚伪关系中消耗一生的无奈。
"谁知烛冷更阑后,独数空庭落叶声"
结句以"烛冷""落叶"等意象堆砌出彻骨孤寂,"独数"动作细节将抽象孤独具象化,与开篇"双栖"形成强烈反差。
三、女篇赏析
"炉灰冷尽墨初凝,一纸鸾书断旧盟"
"炉灰冷尽"象征热情耗尽,"鸾书"特指婚约文书,以决绝姿态宣告关系终结。"墨初凝"暗示新生活的开始。
"千叠锦衾焚作烬,半生琴谱另调徵"
"锦衾焚烬"喻彻底舍弃过往,"调徵"为五音之一,属火通心,既指音乐转调,也象征情感重获新生。
"星欲坠,水空澄,重簪云鬓向新棂"
三字句勾勒出黎明前的黑暗与澄明,"重簪"动作展现女性重新出发的勇气,"新棂"与"旧盟"形成空间隐喻的对比。
"莫言此去无归处,尚有寒梅待雪停"
结句以"寒梅"意象收束,在凛冽中蕴含希望,"待雪停"既指自然现象,也暗喻等待情感创伤的愈合。
四、艺术特色
意象系统:构建了"花-酒-云-月-烛-落叶"与"炉灰-鸾书-琴谱-寒梅"两组意象群,分别对应男篇的颓靡与女篇的决绝。
典故新用:将"凤凰鸣""鸾书"等传统意象赋予现代情感内涵,"调徵"的音乐术语转化为情感状态的隐喻。
结构对比:男篇以"双栖"始、"独数"终,女篇以"断旧盟"始、"待雪停"终,形成闭合的情感叙事环。
语言张力:在《鹧鸪天》的婉约框架中注入现代情感体验,如"暗计程""另调徵"等创新表达。
五、主题解读
词作通过"围城"这一空间隐喻,探讨了现代情感关系中的困境与突围。男篇展现的是"城中人"的迷茫与沉溺,女篇则是"出城者"的决绝与新生。两篇共同构成的情感辩证法,既延续了钱锺书《围城》对婚姻困境的思考,又以古典词牌形式完成了对当代情感状态的文学书写。
附录
鹧鸪天·围城内外
填词/李含辛
男篇
陌上花残酒未醒,
双栖犹作凤凰鸣。
三分春色偷藏袖,
两处秋波暗计程。
云易改,月难盟,
周旋偏道是平生。
谁知烛冷更阑后,
独数空庭落叶声。
女篇
炉灰冷尽墨初凝,
一纸鸾书断旧盟。
千叠锦衾焚作烬,
半生琴谱另调徵。
星欲坠,水空澄,
重簪云鬓向新棂。
莫言此去无归处,
尚有寒梅待雪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