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祖母
文/高航兵
外祖母去世已二十余年了,这二十多年里,我常常想起她老人家。想起她,我百感交集,许多尘封的往事霎时间一齐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多年来,外祖母一直是我心中历久弥新、挥之不去的牵念。
我记事时,她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花白头发,面容慈祥和蔼,身材高大而瘦削,裹着一双小脚,不多言语。
母亲是在我8岁那年,一个深秋的晚上突然离世的,病魔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外祖母闻此噩耗,如天塌地崩般震惊。她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拉着母亲的手,搂着我们兄妹三人悲声大放,久久不让下葬。老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人生的大不幸给她老人家多大的打击啊!
“星期天,让这几个孩子来吧,我想看看他们。”外祖母不止一次地给父亲捎信说。于是每到星期天,我就带领7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来到五六里外的外祖母家里,和表兄妹待上一整天。要回去了,外祖母拖着一双小脚,艰难地送我们到寨门外。然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送着我们兄妹几个的背影渐行渐远,两只手在不停地抹眼泪。
我上中学了。那年初冬的一天,天气骤然变冷,寒风呼啸,雪花狂舞。我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布衫在教室考试,咬紧牙关,浑身上下还直打冷颤。“兵!小兵!。”我考试结束刚走出教室,就听见有人喊我。循声望去,一棵树下佝偻着一位老人。“是外祖母!”我心里想。三步并作两步飞跑过去。“冻坏了吧,快穿上,孩子!我早就来了,老师说你在考试,我就一直等你……”我穿上外祖母送来的衣服,顿觉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摸一下外祖母的手,冰凉冰凉的,浑身早被雪花浸透了。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外祖母自已没读过书,不识字。可她是对孩子上学极上心的人。只要孩子们想上学,有出息,她为此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受多大的苦累也心甘!
1990年的初秋,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许昌师范学校。临走的前一天,去看望外祖母。外祖母很是高兴,多年没见的笑容浮现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更显亲切而慈祥。那一天,外祖母坐在我身边,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说着,眼里就泛起了泪花。
随后的日子,外祖母常让人给我捎些粮票,一二十元钱。再三叮嘱: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饱饭,光依靠公家每月那点儿补贴怎么够啊!
我知道,瓮牖绳枢,一贫如洗的家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窘况。如果没有外祖母的接济,我是万万不能完成学业的。外祖母的帮助和支持成为我学习的最大动力,我在学校奋发刻苦、夜以继日。我深知,荒废学业就是对她老人家最大的不敬,最大的不孝,也愧对这世间的天理良心。
师范毕业,我顺利考取了许昌教育学院,在那里学习的两年,一想起外祖母,我便有了无尽的勇气,无论隆冬还是酷暑,我天天呆在教室、图书馆埋头苦读,年年都获得“优秀学员”和“优秀团员”双优证书。临毕业那年夏天,我参加了许昌市文联组织的“三国杯”征文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和许昌师专、许昌教育学院的几位教授一同登台领奖,许昌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我想,那一刻如果外祖母在电视机旁,一定会深感欣慰的!
外祖母送给我的粮票我省吃俭用,剩下的十多斤我一直珍藏着,成为了永久的纪念。
“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95年8月,我被分配一所偏远而简陋的农村中学任教。接着便是娶妻生子,每月200元的工资既要养家糊口,还要接济双方的家庭,往往所剩无几,生活依然十分窘迫。家里盖不起房子,我们一家三口以校为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住在学校的一间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我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望外祖母。但外祖母时刻想念着我,正如同我想念着她一样。
一年的春节,我去看望外祖母,她不停地念叨:“来了可别拿东西,攒点钱,把家里的房子盖起来。这孩子现在还没有个窝啊!”过去多少年了,外祖母的话一直言犹在耳。那往事还历历如昨,令人长号不自禁。
外祖母是一个坚强的人。年轻时,外祖父常年在外,她一人独立支持,带领一大家老小二十多口,把家里地里收拾得井井有条。80多岁了还自已下厨煮饭,拾柴火,挖野菜,身体力行,从不给儿孙们添麻烦。她辛苦劳作,积劳成疾,病魔多次缠上外祖母,她都挺了过来。我自信:好人自有好报。危急时刻一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绝处逢生。但这一次外祖母竟没能起来。
1997年深秋的一天,外祖母突发脑溢血晕倒。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神志已不大清醒,说话也含混不清。没有想到,不到两个月,她老人家就撒手人寰。走得很匆忙,时间短短;走得很安静,是在夜间。给外祖母送葬的人很多,除家人亲戚之外,还有许多街坊邻居,祭奠仪式进行到傍晚。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滴着秋雨。细雨飘落,淅淅沥沥;冷风吹拂,呜呜咽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似乎在诉说着她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
前年大舅父去世,我们送别大舅父。看到外祖母的墓冢,我情不能自已,跪倒在她老人家的坟前失声痛哭,泪落如雨。我的二表姐,想起外祖母省吃俭用支持她上学的一幕幕,也禁不住放声大哭,几个人拉也不起来。
去年,我终于把老家的房子盖了起来,给她老人家以告慰。只是外祖母对我,对我们家的山高海深之恩,恐永难报答了。哀痛!哀痛!哀痛!……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缅怀既往,长歌当哭!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作者简介:
高航兵,河南省长葛市第六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许昌市骨干教师,许昌市优秀班主任,长葛市明星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之友》《现代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学教育》《作文指导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万字。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