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知青的自白
——参观兵团知青纪念馆
作者:杨和平 朗诵:沈虹
我是共和国最后一批知青。
1960年,玛依塔斯山口的风吹雪,
裹挟着沙山子(83团)的骄阳,
掠过我顽皮淘气的童年。
1966年入学,1977年毕业——
课本里的理想,
比塔尔巴哈台山更为巍峨。
而我的青春,
在时代的惊涛中飘摇,
在塔额盆地的烈日下炙烤,
随着不息的额敏河水——流浪。
达因苏(165团)翻滚的麦浪记得:
我初次握紧镰刀时的青涩模样。
金黄麦垄间,
掩埋着未拆封的信笺,
还沾着吕梁山的厚重黄土。
巴依木扎的无底湖,泛起幽蓝涟漪——
思绪在樊梨花点将台前沸腾,
踏着草原石人,穿越云霄。
我已学会——
用晨霜腌制乡愁,
以黑土地的坚韧,
培育出胜过白牡丹(白芍花)的黎明曙光。
半生风雨跋涉,
淬炼出坚韧魂魄,
将生命的印记,
刻进加拉瓦斯沟底——
千层皮(学名:忍冬)的年轮深处。
此刻,
我静立在知青馆的玻璃展柜前,
凝望着那盏斑驳的马灯——
它曾在无数个夜晚,
照亮母亲灯下缝补的身影。
如今,它静默如琥珀,
封存着所有滚烫的牵挂与絮语。
当讲解员说出——
“无私奉献”的字眼,
我的骨骼发出细微的震颤。
那是当年挖地道落下的念想,
还有——
藏在胶鞋底里,
从未被展出的、
硌痛半生的,
心底的倔强砂砾。
——2025年4月26日

作者简介:
杨和平,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专职委员,新疆文化市场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兼朗诵艺术研究院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朗诵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乌鲁木齐和平文化艺术团团长。
朗诵者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中国农垦杂志,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知名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