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齿轮上的生命庆典
文瑞/文
这个月才过十天,却已接连过了好几个节日。九三大阅兵、中元节、白露、教师节……我也随着节日的节奏,陆续写了《夏忆》《秋思:烟火中的记忆与永恒》《烛火照人间》(此刻的《时间齿轮上的生命庆典》)几则应景散文随笔。清晨,当学生们教师节的祝福短信亮起屏幕,我在喜悦中忽然意识到:岁月仿佛正在节日、节气的刻度上循环往复,而生命也就在一次次庆典中焕发出光彩。
人生如长河,节日、节气与纪念日,是其中璀璨的珍珠。它们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依托,承载着个人与家国之间鲜活的记忆,为平凡的日子镀上光芒。
春节的爆竹、元宵的汤圆、清明的细雨、端午的艾草与香粽、七夕的针线、中元的河灯、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茱萸与登高、冬至的饺子……这些传统节日,如同河流上的灯塔,在流动的时间中为我们导航。它们让我们暂停奔忙,品味生活本味,回归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一句话点出了中国人辞旧迎新的集体期待。而中秋月圆,也不单是吃月饼、赏明月,更承载了“人月两圆”的深沉愿望。这些传统节日,是文化的根,是我们在剧变时代中的精神锚点。
现代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则为时间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们关乎劳动尊严、性别平等、国家认同,往往伴随着公共讨论甚至社会反思,促使我们思考个体与集体、权利与责任。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遇,合成八天长假,不仅让人休息,更创造出亲人团聚、社会交往的珍贵时空。
二十四节气,则是东方农耕文明对自然律动的精深捕捉。立春万物复苏,雨水润泽无声,惊蛰春雷响动,清明气清景明,谷雨滋润百谷,立夏草木茂盛,小满籽粒初饱,芒种忙收忙种,夏至日长至极,小暑温风袭人,大暑炎气正盛,立秋凉风渐起,处暑暑热将退,白露夜冷凝珠,秋分昼夜均分,寒露露寒欲霜,霜降霜华遍染,立冬万物始藏,小雪霰微初降,大雪雪盛冰封,冬至日短之极,小寒积冷成冻,大寒寒极迎春。它们不只是气候的划分,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节奏。古人据此安排农事、调节生活,而我们今日读来,仍可感受其中蕴藏的对天地的敬畏与顺应。
而私人纪念日——父母的祭日、妻儿的生日、老人的寿日、第一本书出版的那一日……这些日子如同散落在年岁中的宝石,标记着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它们或许不载于公共日历,却深深镌刻于个人史中。比如每年父母的忌日,我总会在心底浮想一回他们的音容笑貌,安静地想想他们曾经给予的温暖,岁月幽幽,但记忆从未冷却。
有一个作家说,“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的开启。”时光循环而非重复,它如螺旋上升,每次归来都带我们走向更远、更深处。我们在一个个节庆中感受时间的韵律,也在一次次的纪念中确认爱的延续。
正是这些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在宏大的时间之流中觉出活着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里感知到无限的生机。它们使我们相信,生活是可期待的、有节奏的、充满温度的。
因此,我们当珍惜每一个节气、每一个节日、每一个独属于我们的纪念日。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不再只是时间齿轮上孤独的个体,而是成为文明长河中有记忆、有温度、有故事的人。
时光流转,生命绽放。就让我们继续在节庆的刻度中前行,品味百态人生,拥抱所有值得纪念的每一个晨昏朝暮吧。
2025.9.10于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