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从肌理到灵魂:文友李敦伟先生笔下的<岁月拾韵>光谱》
【卷首语】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好书如同灯塔,既照亮内心的角落,又连接思想的火花。近日,李敦伟老师将新作《岁月拾韵》赠予多位文友,引发热烈反响。文友们或剖析文字肌理,或解读思想内核,或感怀情感张力,共同交织出多元深邃的文学图景。
本期都市头条集结这些真挚犀利的评论,既是对《岁月拾韵》的立体呈现,更是一场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对话。我们相信,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与读者的灵魂相遇,而每次评论的碰撞,都将这场相遇延展为更广阔的共鸣。
愿这些文字带您走进《岁月拾韵》的世界,走进每位评论者的思考深处。在这里,阅读永不孤独,思想始终鲜活。
——编者按
赤诚为文,真情为人
——<岁月拾韵>读后随感
作者 杨振昆
敦伟的《岁月拾韵》一书,赠送于我,我三天把它读完,给我的强烈印象是他的人生是奉献的人生!不管在昆明市文联创办《滇池》还是借调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协助主编刘心武办刋,他都尽心尽力地为刋物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常说文学是人学。一般理解为文学要写人和社会,却忽略了文学和人的品格的关系。
敦伟的为人被许多文学大家所称赞,可见他的为人!我与他半生交往,时在念中,也是因为他的为人魅力所致!看了他的这本传记性的文字,更感到他有一颗赤诚的心!有此朋友,当一生之幸也!
(杨振昆:原云大中文系主任,著名作家,教授,金牌策划人)
老照片定格的个人成长史
作者 半夏
近日收到著名作家李敦伟老师的个人传记《岁月拾韵》。
书打开来直撞一组老照片:幼年与父母的合照,童年与爷爷、父母及弟弟的合影,少年时代作为昆明市体校足球班学员的照片,更有六十年代初他在昆明工业学校(卓娅班)读书时的毕业照、以及1965年元月全国部分军区战演队(演唱组)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合影、1965年元月在中南海小礼堂向周总理及中央首长汇报演出结束后,周总理登台与他们全体战士合影留念,部分舞台演出照片等等。
长长的大集体合影照中有一张是1965年底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全国青创会的全体代表的大合影,李老师参加的是第几屇呢?首届么?忽然想到李老师真的是一个文学前辈了,1965年底那就是整60年前啊,那届青创会是第几届呢?2007年,我在鲁院学习时参加过青创会,记得那是第六届青创会。(注:查了一下资料,敦伟老师参加的那一次青创会是第二届,首届是1956年召开的。)
合影里有一张昆明市文联及《滇池》杂志社邀请著名作家丁玲、白桦、杨沫、茹志鹃、王安忆、祖慰来云南讲学采风与地方和部队作家文学爱好者在昆明国防剧院的合影,想一想,
那时的昆明市文联及《滇池》杂志社牛,可以把这些著名的作家一并请来!老照片里还包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与著名作家严文井、白桦、冯牧的合影,而这些前辈早已离去。
我为什么喜欢盯着老照片一帧一帧地看细节,看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父母的穿着打扮甚至看他们的容颜表情发型,再看他本人在学校学习,部队工作时期的合影照片。其实我都在看一个人一群人的精气神,看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这些照片自然构成敦伟老师的个人史。他少年时踢过足球,那么英姿勃发那么帅气啊!他在部队时成了一个文艺演出工作者,这一切连贯起来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岁月,它们被框在特定的时空里,定格了。个人记忆个人小历史汇聚在一起就会成为集体记忆成为大历史。
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有冲击力。当然,我更相信这些图片之后的文本阅读一定会给我这个不同时代生人一些陌生奇异的遇见,在那些文字的褶皱里,时光深处一定有敦伟老师化不掉的浓情厚谊……
(半夏: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级编辑)
敦伟《岁月拾韵》读后
作者 张昆华
我与敦伟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先后入伍的老兵、老战友,我俩知根知底,知人知面,知心相交,同志同道,已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光阴岁月,而今还彼此牵挂,且常有往来,相聚相叙,乃人生一大快事。
敦伟为人真诚敦厚,平凡中常见他的伟大闪光之处,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值得终生交往的好人。可以这样说,人生有这样一位朋友加兄弟,十分难得,我俩彼此都很珍惜!
敦伟当年在部队的文艺创作和演出,以及后来到人民文学当主编助理,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当编辑,以及退休后当了电视人,一路走来,我都自始至终给予过关注和支持,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想来,也是一件乐事。
今年以来,他又与诗人毛诗奇搭档,做起了音乐人的美事,使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毛诗奇等诗人的歌诗创作了近200首歌曲,闯出了一条新路,深受人民大众的喜闻乐见,获得好评如潮,实在可喜可贺!
读了敦伟的自传《岁月拾韵》后,感到非常高兴!庆贺他完成了一件十分难能可贵的作品,留下了那一段过往历史的真实存照。这部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自传,对社会和时代也很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值得收藏!建议敦伟赠送给各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和他家乡的图书馆备案。
(张昆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
赞好友敦伟兄自传佳作《岁月拾韵》
作者 王佳铭
岁寒三友,
月章星句,
拾遗补阙,
韵达妙笔。
(王佳铭:著名作家、编剧)
七律.赠敦伟君
作者 尹亚君
赠书有幸仰君颜,
李老才情映碧天。
敦古通今书妙卷,
伟辞宏论著佳篇。
先登艺苑留清响,
生就风华赋雅弦。
惠泽后昆垂典范,
存真守正韵长镌。
(尹亚君:著名医学教授、专家、诗人)
《贺李敦伟老师回忆录<岁月拾韵>出版》
作者 王礼贵
人生淬玉气方华,
才高历丰映晚霞。
岁月拾韵星万点,
珠玑盈卷灿云涯。
(王礼贵:丽江清风诗社副社长,凡美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撰稿人)
滇池畔的拾穗者
作者 张庆国
敦伟是我的前辈,老同事,《滇池》文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他热爱文学,重情重义,真诚友善,精力旺盛。他写这部自传不容易,内容真实和细致,一个时代的奇异往事历历在目,令人百感交集,它可以从个人角度注解历史,非常珍贵。
(张庆国,著名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昆明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滇池》文学杂志原主编)
《岁月拾韵》读后感
作者 娜娜
谢谢李老师赐书,我已经拜读了。写得太精彩了,平实又生动,字里行间全是生活的温度,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被您写得有滋有味,读着就像坐在您对面听故事,真是越读越舍不得放下。
(娜娜:著名作家,策划师)
李敦伟先生:一个干过大事的人
作者 沧阳映红
李敦伟先生是干过大事,不是一般机缘巧合的人,这本《岁月拾韵》是一本返朴归真,坦荡心胸,荡涤灵魂的回顾岁月峥嵘的诚恳之作。里面,没有斧凿之痕,缓缓道来,行文素朴,历史脉络清清楚楚,不回避,不推脱,敢担当,负责任,活脱脱是个敢对自己严苛解剖的狠人了!
(沧阳映红:丽江永胜人,农民作家)
李敦伟先生的心灵史诗
作者 华歌
在八月的滇池畔,我有幸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泰斗李敦伟先生相识。此次采风之行,由毛诗奇先生等几位师友同行,我们亲自领略了李先生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彩。
李敦伟先生虽已84岁高龄,但他步履轻健,谈笑风生,俨然一位充满活力的创作者。他带领众人高唱红色革命歌曲,歌声中洋溢的热忱与感染力,仿佛将岁月沉淀的力量一一唤醒。谁能想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竟已走过漫长的艺术之旅?
他赠予我的《岁月拾韵》,不仅是一部个人作品集,更是一部心灵史诗。书中记录了他坎坷却坚定的一生,六十多年艺龄的坚守与付出,最终化作谦逊的微笑与淡然的文字。李敦伟先生以默默耕耘的姿态,在文化艺术领域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华歌:吹拉弹唱写词作曲多才多艺的草根艺术家)
为人师表的真谛
——读李敦伟老师《岁月拾韵》有感
作者 雨菲
有幸拜读了李敦伟老师赠送的《岁月拾韵》一书,从书中看到了李老师的父亲温文尔雅,母亲兰心慧质的美好形象。幼年的李老师好可爱!学生时期的李老师生龙活虎,运动场上挥汗拼搏,军旅生涯青春如火。特别是到首都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令人终生难忘。晚年的李老师鹤发童颜,和蔼可亲,干易近人。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的真谛,李老师,值得我们每个晚辈向您学习致敬!
(雨菲:农民作家、民间著名歌手)
读李敦伟先生《岁月拾韵》有感
作者 芶金华
我认识李敦伟老师是在欣赏诗人毛诗奇老师的诗和歌曲时,目睹到了作曲(火箭),制作敦伟一栏,细看编辑制作很时尚,是应用现代人工智能和多个应用技术剪辑出来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词曲音画合一的视频是出自于一个耄老人之手,真的震撼了我。
这次见到了李敦伟老师本人,我不但向他请教如何更好地运用AI 制作,并拜读了他80多岁高龄完成的自传回忆录《岁月拾韵》。他用一生经历以平实的文字记述了自己在时代大潮中从童年到晚年坎坷的求学之路以及文学创作之路。
他用自己亲身体验过工农兵学商五门齐全都走过一遍的丰富阅历,诠释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人生中苦乐得失,成功失败都是一种成长。用最好的活法忠于灵魂、忠于自己,坚守理想、坚守信念。
读了这本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书,我感受到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知道无论什么年龄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而不仅仅是活着。
(芶金华:作家、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撰稿人)
与岁月对坐:读李敦伟先生《岁月拾韵》有感
作者 文鹤
七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李敦伟老师的新著《岁月拾韵》小型发布会,敦伟老师给参会者签名赠送了这本新书。得此书,我是如获至宝,下午回到家便认真拜读至当晚十点左右,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感人的佳作。在这一阅读的过程中,我像是和李老师这位耄耋老作家对坐而谈。李老师平静如水,淡定从容,娓娓道来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而我却是听得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泪流满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李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进一步的敬重!他待人真诚坦荡,重情重义,他有着值得人信赖和交往的美德。无论是乡下的农民还是文坛的泰斗、政界的高官、商界的大佬,只要和李老师交往都能被他的真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从而成为他的好朋友。他工作起来锲而不舍,禅精竭虑,他一生每做一件事几乎都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便是如今已84岁高龄还依然前行在以文化人的奋斗的路上!
李老师的一生奋斗过,风光过,辉煌过,也失落过!他偿过人间的酸甜苦辣,享过人生的喜怒哀乐,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李老师更加精神矍铄,神采飞扬!
祝李老师的音乐创作大获丰收,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文鹤:永胜县委宣传部原部长,现为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优秀主播)
《岁月拾韵》读后感
作者 陈杰
今天是一个难得清闲的日子,打开李敦伟老师的自传,书上的字字句句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李敦老师与我接触不多,虽与先生仅有一面之缘,他眉宇间的谦和与言谈中的温润,却早已在记忆里落了脚。
李敦伟老师的自传,字里行间的人生轨迹如流水般漫过心头。书页翻动间,看他从浙水之畔到金陵街巷,从嘉陵江畔的书声到云岭边关的军魂,最终于京华热土上书写奋斗篇章。工农兵学商的轮转里,藏着多少晨光中的奔走与星夜里的思索?那些被岁月浸润的酸甜苦辣,不是简单的经历罗列,而是一帧帧带着温度的生命切片,有攀上高峰时的清风拂面,也有坠入低谷时的雨打芭蕉,正是这般阴晴圆缺,才拼出了最真实的人生图谱。
合上书时,忽然懂了先生回望来路时的淡然。所谓"此中有真意",或许正是在"尽力过""努力过"的坦然里。那些光鲜与遗憾交织的过往,终究都酿成了回甘的酒。
愿先生此后的日子,如庭前老树,在岁月里从容生长,岁岁皆安。
(陈杰:丽江清风诗社社长,凡美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撰稿人)
《岁月拾韵》滋养吾心纵横四海
作者 陆家华
《岁月拾韵》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被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智慧所打动,都会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悟和启示。
阅读敦伟先生的《岁月拾韵》,受他作品人品皆上品的影响收益无穷,同时见证了他老人家波峰低谷,跌宕起伏的巨大轮回。从《山茶花》开始,敦伟先生十五年如一日的鼓励、支持、指导和栽培我。疫情期间,除了这本专辑脱稿,他还撰写了《岁月拾韵》作序大咖--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修晓林老师提到的那本略显宽大的作家签名、题词本上的几十位文坛和影坛名家“初相见”的回忆录。那三年,我时而不时的收到他新鲜出炉的开胃美篇,我也第一时间有感而发回应读后感。遍访大家他们彼此互动结伴同行的精彩文萃,成为了我美丽前行的风向标和指南针,我建议敦伟先生结集出版,铁定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打造魅力人生的“教科书”;他说在我的身上,看见了他年青时马不停蹄南征北战闯天下的影子。我们全然就是相差28岁的忘年交。
(陆家华: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网》云南采编中心副主任、记者、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品读李敦伟先生自传《岁月拾韵》感言
作者 陈建农
敦伟老师,我与您初识于状元楼下,诗奇老师介绍之时,便对先生心生敬仰。虽见先生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攀谈方知同赴张振雄先生画展之约。奈何导航有误,竟令先生于寒风中多行两公里,八秩高龄步履如风,其军人风骨与坚韧意志令人叹服。当晚宴席,诸位皆为主桌贵宾,本不敢叨扰,幸得永胜诗友真真姐告知主桌虚席相候,惶恐之余更感先生提携之恩。席间见先生儒雅从容,笑对宾朋,与诸位文坛前辈谈笑风生,晚辈得以亲聆謦欬,实乃三生之幸。
后得拜读先生自传,始知先生一生跌宕如史诗:与周总理、朱德元帅之珍贵合影,见证特殊年代的风云际会;《小墩子》剧组汇聚濮存昕、张光北,岳秀清等大家,足见先生人望之隆;所创作品屡获飞天奖,实至名归。然先生执掌《人民文学》国刊时之荣光,与晚年"铩羽而归"之慨,更令人唏嘘。晚辈虽未经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但字里行间仍能触摸到先生披荆斩棘的赤子之心。
常思"人虽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之古训,先生一生恰似一部中国当代文化史。今虽流年似水,但诗酒文章依旧,唯愿先生珍重玉体,续写华章。晚辈无知妄言,冒昧呈上读后感,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陈建农:福建人,民营企业家、文学爱好者)
一本自传,一部传奇
——读李敦伟自传《岁月拾韵》
作者 毛诗奇
金钱世界的一名负翁,精神世界的一位富翁!李敦伟君的一本自传,就是他人生的一部绝妙传奇。
他曾“三死”而未死!一是他刚出生满月的时候,患了婴儿麻疹,咳嗽发烧不止。此时正值日机轰炸浙江南溪。母亲抱着他逃命,躲进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山洞里。山洞里挤满了逃命的老百姓,稍一发出响动声,就会引来日机低空轰炸,洞里群众全都得丧命。洞内人多空气稀薄,炎热难忍,小云(小敦伟)愈发号啕大哭。母亲赶紧用衣服捂住他的口鼻,紧紧地将他抱在怀里。等敌机飞走,小云已奄奄一息。有好心人赶紧过来帮忙,将他放在空旷的地方,做人工呼吸,救了他一命。二是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为军民放映电影,美军飞机赶来轰炸,弹片把撑银幕的两根竹杆都炸断了,人员疏散得快,敦伟君和在场军民皆无一伤亡,他又躲过一劫。三是在部队因积劳成疾,患了胃溃疡大出血急症,吐出了一大盆血,还是经一位战友发现得早,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得以脱险。中国古语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如此!敦伟君今年已是八十有四的高龄之人了,还健健康康地活着,耳聪目明牙齿健全能吃能睡,且没有“三高”,每天还坚持跑步锻炼一两个小时,肯定能长命百岁,这便是他的一笔财富,比那些身价几十亿几百亿的人更富有!
敦伟君幼年时乖巧伶俐,笑容灿烂,十分逗人喜爱。他曾被一对日军夫妇从母亲的怀抱中抢走,母亲一直呆呆地坐在日军军营门口守望,盼着能夺回自己的儿子。此情此景,感天动地泣鬼神,老天有眼,一个月后,恰遇驻地日军调防,这对日军夫妇才把他还给了一直守候在军营门口盼儿归来的他的悲怆的母亲,母子重逢,有惊无险,此乃又一个传奇!
敦伟君从小爱笑,逗人喜欢,长大后直至老矣,他仍然一脸笑容如阳光灿烂。笑容是心灵和心态的折射。
他为人笃实敦厚,善解人意,善良包容,有仁义礼智信的博大框架情怀,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博得朋友一致的口碑:敦伟是个好人,值得与他一辈子交友!他曾在中国文艺界和电影、电视剧领域及生活圈子中广交朋友,乐为他人作嫁衣裳,深受人们赞誉与感激,他却只是报以满意的一笑而过之。朋友们也给予了他生活上感情上的回报,如大作家陈建功在京城的风雨之夜“雪中送炭”便是感人的一例。一个人做人处事怎么样,他是朋友的一面镜子,朋友也是他的一面镜子!
敦伟兄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可谓坦坦荡荡之君子!他个头不大,却是一位伟岸的大丈夫。一个正经的文化人,不知商海之水有多深、暗礁之险有多大,便以友善之心去闯荡,去处人,必然会被撞得伤痕累累。他被这“触电”的海水呛得不轻,却仍然是一脸的阳光明媚,笑容可掬!
此时此刻,他又转身以火箭的笔名去玩AI的歌曲创作了,一年半载,已创作了近二百首歌曲。他的电影电视之心还未死,他还伺机东山再起,再作冯妇,掰回那败掉的一局,雄心在,有朝一日,尚能成功,也未可知!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无柴烧。但愿如此罢,衷心地为他祈福!
从微观上讲,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人非圣贤,安能无过!故而对错难免。从宏现上看,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不过来世上走一遭而已,故难以对错之分!敦伟兄的人生完成了学生~农民~工人~军人~编辑~大学复读生~电影电视人~AI音乐人的嬗变和华丽转身,每一个过程都有大起大落的精彩纷呈,令我自愧弗如!他决不是什么老赖,他是一条百炼成钢、铁骨铮铮的汉子!欠债要用钱来还,如今,他还坚强地走在漫漫的还债路上!纵现敦伟兄的胸怀、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良好的心态,使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生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他都不是事!
心灵守正,锲而不舍。他虽言败,骨子里却没有服输。况且,自古至今,这世上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
况且,战胜敌人是英雄,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
完成了人生的劫难、涅槃、自我救赎以后 ,敦伟君已经完全战胜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毛诗奇:著名诗人、歌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