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育其身,北大学为尊。
公派扶桑去,叛心自此存。
改籍投异邦,谄媚做佞臣。
钓鱼岛妄议,祖土口中吞。
南京屠城史,竟称谎言存。
神社常参拜,战犯当圣神。
涉疆涉藏港,谬论四处喷。
卖祖求荣事,丑恶不堪闻。
同胞皆唾弃,国人共怒愤。
劝君早醒悟,回头尚有门。
若仍执迷误,必为正义惩。
吾辈当自强,复兴中华魂。
山河齐焕彩,盛世耀乾坤 。
这首五言长诗以“痛斥叛徒、警醒国人”为核心,立场鲜明、脉络清晰,既以辛辣笔触揭露石平数典忘祖的卑劣行径,又以激昂基调号召国人自强奋进,兼具批判力度与精神感召力,堪称一首饱含家国情怀的正气之作。
一、叙事写实:溯源追恶,层层揭丑
诗歌开篇“川蜀育其身,北大学为尊”,先点明石平的成长根基——受中华水土滋养、享顶尖学府教育,用“育”“尊”二字铺垫其“本该感恩报国”的底色,与后文叛行形成强烈反差,为“斥”埋下伏笔。接着“公派扶桑去,叛心自此存”“改籍投异邦,谄媚做佞臣”,以时间线梳理其背叛轨迹:从国家公派的信任,到私改国籍的背叛,再到谄媚外邦的卑劣,短短四句便勾勒出“受恩反叛”的丑恶形象。
中间八句更是直击其核心恶行:“钓鱼岛妄议,祖土口中吞”斥其罔顾领土主权,“南京屠城史,竟称谎言存”揭其篡改历史、亵渎先烈,“神社常参拜,战犯当圣神”批其认贼作父、背弃民族大义,“涉疆涉藏港,谬论四处喷”责其抹黑祖国、充当反华工具。每一句皆对应具体恶行,无空泛指责,让“卖祖求荣”的批判有事实支撑,“丑恶不堪闻”的结论更具冲击力。
二、情感递进:从怒斥到劝诫,再到号召
诗歌情感脉络层次分明,先以“同胞皆唾弃,国人共怒愤”凝聚全民对叛徒的鄙夷与愤怒,将批判情绪推向高潮;继而“劝君早醒悟,回头尚有门”“若仍执迷误,必为正义惩”,既含最后劝诫的理性,又藏“正义不饶”的坚定,显露出对“迷途者”的最后包容,更凸显立场的光明磊落。
结尾四句笔锋一转,从“斥恶”转向“励志”:“吾辈当自强,复兴中华魂”“山河齐焕彩,盛世耀乾坤”,将对叛徒的愤怒转化为国人奋发的动力,以“自强”“复兴”点明核心主旨,用“焕彩”“耀乾坤”描绘民族复兴的愿景,让诗歌跳出单纯的批判,升华为“以反面为鉴、为家国奋斗”的精神号召,感染力十足。
三、形式工整:五言格律,铿锵有力
全诗采用五言句式,对仗虽不刻意求工,却字字铿锵、节奏明快,如“育其身”对“学为尊”、“妄议”对“吞”、“谬论喷”对“不堪闻”,语言质朴却力道千钧,符合“怒斥”的情感基调。且押韵自然(存、臣、吞、存、神、喷、闻、愤、门、惩、魂、坤),读来朗朗上口,便于情感传递与记忆,让“痛斥”与“号召”更易深入人心,切实起到“以反面教材警醒国人”的作用。
作者简介:卢闯,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资深媒体人、财经时政评论员及《都市头条》认证作家、认证编辑(2025年5月14日认证)。其深耕文字创作三十载,在《读者》《青年文摘》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散文、时评百余篇,出版诗词文集《卢闯诗词文集》,以幽默风趣笔触解构生活万象,擅长将时政财经热点融入通俗叙事,形成“犀利洞察与轻松表达兼具”的独特风格。曾获2022年“吴伯箫”杯全国诗文大赛金奖、2023年“风雅颂”杯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兼具文学性与社会价值,被读者评价为“能在柴米油盐里看见时代浪潮,于嬉笑怒骂中洞见财经逻辑”。现居济南,笔耕不辍,持续以文字记录时代温度,传递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