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盖世救星毛主席(古风)
诗/廖尚光
青年时代立大志,
学不成名誓不服。
心之力作文采美,
豪气冲霄迈险途。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乱扑。
痛恨列强践国土,
投身革命主沉浮。
竭力兴邦锋芒露,
初展奇才胸臆抒。
苦读正逢军阀战,
欲洗长沙百姓辜。
为保古城不受掳,
挺身救险妙计出。
吓退溃军求饶叩,
缴枪投降脸变乌。
挽救黎民不受掠,
躲过一劫百姓服。
投身革命参建党,
从此大展雄略谋。
提出枪杆打天下,
声震天下撼君诸。
秋收起义声势大,
造反之举撼凶徒。
首创农村根据地,
星火燎原靠毛朱。
游击战法显威力,
四次围剿胜敌扑。
五次围剿错失利,
万里转战上征途。
通道转兵往黔北,
遵义会议统帅出。
四渡赤水迂迴妙,
兵逼贵阳敌酋孤。
蒋调云匪来救驾,
趁虚跃出险境途。
飞夺泸定精兵勇,
雪山草地跨越舒。
三军会师军威壮,
吴起战役大捷铺。
一路播种百姓爱,
到达陕北立根足。
抗战爆发民愤怒,
国军溃败人共诛。
大好河山将遭毁,
华夏民族危机伏。
西安事变捉老蒋,
逼蒋抗日大议谋。
持久之战神算胜,
打败倭贼滚岛哭。
重庆谈判大无畏,
沁园春雪精彩读。
解放战争韬略伟,
三大战役灭敌涂。
摧枯拉朽灭蒋匪,
革命到底万众呼。
百万雄师长江渡,
追剿残敌挥剑扑。
宜将剩勇追穷寇,
横扫残狼跪地输。
出神入化演阵法,
军事奇才旷世独。
用兵韬略成经典,
战无不胜敌酋服。
依靠大众打天下,
两个务必永久呼。
建国安邦乾坤定,
神州大地太阳出。
百废待兴刚起步,
霸权虎视神州土。
发动朝鲜侵略战,
意在占我富沃土。
抗美援朝送子赴,
满门忠烈热血书。
打败美帝纸老虎,
丧气盟军似狗猪。
坂门签下败北史,
恶虎屁股被烧糊。
小米步枪胜美帝,
以弱胜强战例殊。
统帅决胜千里外,
保家卫国险情除 。
经济建设刚起步,
沙俄入侵鬼计毒。
珍宝岛战熊逃窜,
勇克苏军如扫除。
中印边界燃烽火,
横扫敌军滚巢哭。
蠢蠢越兵又来犯,
怒打贪狼脸变乌。
直捣敌巢驱虎豹,
正义之师愤怒诛。
几战灭敌真痛快,
大长中华豪气骨。
探讨初级社会路,
调研国情隐患除。
实事求是商国事,
治国理政起宏图。
三年困苦戒吃肉,
试问天下谁能如。
两弹一星谋发展,
爆炸声震西方屋。
卫星上天东方亮,
中华民族万众呼。
文化革命亲发动,
防修反修不变修。
乒乓交往美示好,
打开中美坚冰疏。
友好国家遍环宇,
重返联大议世谋。
三个世界划分好,
喚醒天下莫糊涂。
担忧华夏前程运,
指点江山绘蓝图。
呕心沥血猷国计,
两袖清风家私无。
贴身睡衣疤难数,
艰苦奋斗树楷模。
大元帅衔诚拒受,
高风亮节伟哉乎。
外国元首来访问,
均为目睹奇采乎。
胸中早有强国梦,
宏图规划趋成熟。
实现四个现代化,
巨人自有雄略出。
励精图治国渐富,
为民服务好公仆。
走遍山川访贫苦,
无限忠诚在玉壶。
雄文五卷思想耀,
诗书绝唱世间独。
毕生奉献辉日月,
倾情为民谋幸福。
大业未成身先逝,
华夏黎民悲痛哭。
苍天见状倾雨洒,
江河海浪骤停流。
联合国降半旗悼,
世界人民同悲哭。
百姓永远念国父,
感恩救星谋幸福。
没有毛公救中国,
那来今日锦绣图。
幸在交班已几代,
近平稳健掌舵出。
走向复兴中国梦,
中流砥柱亮忠骨。
立地顶天担大任,
正义声音天下服。
从严治党民拥护,
勤政廉洁万众呼。
创建富强新时代,
绘就发展新蓝图。
今朝山河无限美,
国泰民安享幸福。
一部熔铸深情的英雄史诗:廖尚光《颂盖世救星毛主席》(古风)诗评
廖尚光的《颂盖世救星毛主席》以恢弘的古风长卷,串联起毛主席从青年立誓到为国奉献一生的壮阔历程,将其革命理想、军事韬略、治国情怀与崇高品格熔铸于质朴而铿锵的诗行。全诗以“颂”为魂,以“事”为骨,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滚烫温度,既是对伟人功绩的系统梳理,亦是民众对领袖赤诚敬意的诗意迸发,堪称一部饱含信仰力量的英雄赞歌。
一、叙事脉络:以“人生历程”为线,铺展百年革命长卷
诗歌以时间为轴,清晰勾勒出毛主席不同人生阶段的使命担当,从“青年立志”到“革命奋斗”,再到“建国安邦”,最后至“精神永存”,形成完整的叙事闭环,宛如一部浓缩的“伟人革命史”。
- 青年壮志:心怀天下的初心萌芽
开篇以“青年时代立大志,学不成名誓不服”“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乱扑”,精准捕捉青年毛主席的豪情与抱负——“立大志”显其理想之远,“誓不服”见其意志之坚,引用诗句更将少年意气与英雄气魄跃然纸上。“痛恨列强践国土,投身革命主沉浮”则点明其革命初心的起点:因家国危难而觉醒,以“主沉浮”的担当投身救亡图存,为全诗奠定“以天下为己任”的基调。
- 革命征程:运筹帷幄的军事传奇
这一部分是诗歌的叙事核心,诗人以凝练笔触串联起关键革命节点:从“提出枪杆打天下”的理论觉醒,到“秋收起义”“首创农村根据地”的实践探索;从“四次围剿胜敌扑”的战术辉煌,到“遵义会议统帅出”的历史转折;从“四渡赤水迂迴妙”的军事经典,到“雪山草地跨越舒”的意志考验。每一个事件的铺陈,都紧扣“军事奇才旷世独”的特质,既展现了毛主席“出神入化演阵法”的韬略,也暗含了革命历程的艰辛,让“战无不胜敌酋服”的赞誉有了坚实的历史支撑。
- 建国安邦:鞠躬尽瘁的治国情怀
建国后篇章,聚焦毛主席“治国理政起宏图”的担当:对外,“抗美援朝送子赴”的满门忠烈、“珍宝岛战熊逃窜”的民族骨气、“中印边界燃烽火,横扫敌军滚巢哭”的正义之举,彰显其“保家卫国险情除”的决心;对内,“三年困苦戒吃肉”的率先垂范、“两弹一星谋发展”的远见卓识、“乒乓交往美示好,打开中美坚冰疏”的外交智慧,凸显其“呕心沥血猷国计”的奉献。“贴身睡衣疤难数”“大元帅衔诚拒受”等细节,更将伟人“两袖清风家私无”的高风亮节具象化,让“为民服务好公仆”的形象立体可感。
- 精神永存:跨越时空的民心铭记
结尾以“大业未成身先逝,华夏黎民悲痛哭”“联合国降半旗悼,世界人民同悲哭”,刻画伟人逝世时的举国同悲与世界哀悼,以“苍天倾雨”“江河停流”的夸张笔法,将民众的悲痛推向极致。“没有毛公救中国,那来今日锦绣图”的直白抒怀,以及对新时代“走向复兴中国梦”的期许,让对伟人的赞颂从“历史功绩”延伸至“精神传承”,既告慰先烈,亦激励当下,让诗歌的主旨更显深远。
二、艺术特质:质朴语言与炽热情感的共振,史实与诗意的交融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多为直白的叙事与抒情,却因情感的真挚与史实的厚重而极具冲击力,形成“以质朴写壮阔,以直白抒深情”的独特风格。
- 语言:直白铿锵,掷地有声
没有复杂的典故与华丽的辞藻,“痛恨”“挺身”“吓退”“横扫”“怒打”等动词,直白却充满力量,如刀刻斧凿般勾勒出伟人的行动轨迹;“哪个虫儿敢乱扑”“丧气盟军似狗猪”“恶虎屁股被烧糊”等表达,虽通俗却生动,既展现了对敌人的蔑视,也让诗歌更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习惯。这种“接地气”的语言,恰如民众对伟人最朴素的赞颂,无需修饰,真挚即是最好的“诗味”。
- 手法:以事传情,史实为基
诗歌摒弃空泛的抒情,以“以事证德”的手法,让伟人的品格与功绩通过具体事件自然流露。写其“军事奇才”,便列举“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等战例;写其“廉洁奉公”,便铺陈“戒吃肉”“睡衣有疤”“拒受元帅衔”等细节;写其“民心所向”,便描绘“百姓服”“万众呼”“悲痛哭”等场景。史实是情感的根基,情感是史实的升华,二者交融,让“盖世救星”的形象既有历史的可信度,又有情感的感染力。
- 节奏:气韵贯通,一气呵成
作为古风长诗,全诗不严守格律却气韵流畅,以“句句相承、段段相连”的叙事节奏,让百年历程如长江大河般奔涌向前。从青年到暮年,从革命到建设,事件虽多却脉络清晰,情感虽浓却层层递进,读来如听一曲雄浑的英雄赞歌,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三、主旨内核:个体崇敬与民族信仰的交融,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共鸣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伟人一生的系统梳理,更在于将个人对领袖的“崇敬之情”,升华为民族层面的“信仰之基”与“精神之魂”。诗人以“百姓视角”切入,“百姓永远念国父,感恩救星谋幸福”“没有毛公救中国,那来今日锦绣图”等句子,既是个人心声,更是亿万民众的共同记忆——毛主席的功绩,早已融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同时,诗歌将“颂伟人”与“望未来”相结合,“幸在交班已几代,近平稳健掌舵出”“走向复兴中国梦,中流砥柱亮忠骨”等内容,既表达了对新时代领导集体的认可,也暗含了“传承伟人遗志,续写复兴篇章”的时代使命。这种将“历史记忆”与“当下实践”相连的写法,让对伟人的赞颂不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让诗歌既有历史的厚度,更有时代的温度。
综上,廖尚光的《颂盖世救星毛主席》是一首“以史为骨、以情为魂”的古风佳作。诗人以恢弘的叙事、质朴的语言、滚烫的情感,将毛主席的一生浓缩为一部可感、可触、可叹的英雄史诗,既让读者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感受到了伟人“倾情为民谋幸福”的崇高情怀与“毕生奉献辉日月”的精神光芒。这不仅是对伟人的赤诚赞颂,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回望与坚定传承,读来令人动容,更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