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城中小学
郝宇铭
八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1943年春天,我,一个8岁的农村小小孩,穿着不得体的大褂子,脑后拖着“惯宝宝”标志的二尺多长的粗粗的小辫子。春寒料峭,兵荒马乱,街上天天传来日本鬼子又抓人又杀人的消息。父亲搀着我来到今天的军民街城中小学报名上学,当时叫痘神庙街賓曦小学。那时没有学籍管理,走到哪里都可以随地随时插班生上学,办公室里,接待主任问明情况,决定插班几年级,叫我读当时的《国文》,即语文,第一册,“人、手、足、刀、尺”我大胆地说,我会背诵,背诵了半本书,又背诵二册、三册、四册,各背诵两三课,主任亲切地说,上三年级吧!前几年,连年打仗,逃荒,随父亲读书,读了几本书。当时的家,租住在新西门内小河边包家巷7号,和姐姐、弟弟天天上学。虽然跑荒逃难,生活困难,父母亲还是重视读书,走到哪里,想办法让我们上学。
刚上学不久,期中考试,国文,还可以,算术,40分,回家,打手心,毛笔在手心写个“四十”,没有系统地读一二年级,算术的加减法竖式都没见过,不会写,心算、口算可以,这里乘法口诀,会背,竖式不会,当然不及格了,这是终身第一次不及格,也是最后一次“不及格”,这是賓曦小学的一点纪念。
所在班级叫“三桐班”,因为班主任叫王寿桐,双轨制,隔壁班叫“三璜班”,因为班主任叫鲁启璜。接着,随之升为“四桐班”。王寿桐老师身材高大,大褂子,大包头,滑亮亮的,老师大多数是大褂子,偶有西装笔挺穿皮鞋的。王老师对人亲切和蔼,虽然,大个子,讲课却轻声慢语。特别一件事,使我深受感动,终生难忘。
日本鬼子强化奴化教育,我们小学每星期一个下午,两节日语课,接着课外活动就是“童子军活动”,
军事训练,统一服装,男生草绿色美国咔叽布军装,女生白衬衫,黑短裙,黑鞋袜,帆船帽。
1945年8月15日,秋风还没吹来,忽然间,人们奔走相告:鬼子投降了,日本鬼子投降啦!真的吗?人们走出大门,奔向大街,到处跑着,叫着,跳着,整个宝应县城沸腾了。忽然间,有人先看见两个鬼子提着蔬菜、猪肉,在路旁边低着头走着,正眼看人都不敢,昨日的威风凛凛,耀武扬威全没了,路人指着,骂着,忽然有两个人冲上去夺下菜、肉,摔掉了,大喊着,你们还想吃中国的肉!纷纷打鬼子的头,人们围成一团,捶打着,鬼子抱头鼠窜,人们追打着,鬼子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跑了,哈哈哈,大快人心!很遗憾,我没能亲眼见到那场面,只是在听说以后,赶到街上,热闹场面已经散开,听到目击者绘声绘色地一拨一拨地介绍那热烈盛况。人们还在议论着,前几天,还看见两个鬼子在大街上抢走了农村老爹进城卖的几只鸡子,想要钱,争夺着,被鬼子用枪托子打伤了腿,当场就站不起来。后来才知道,鬼子是1939年底进入宝应城的,作恶多端,后很快撤到徐州了。现在好了,中国人能抬起头来了。一连多少天,那段日子里,街谈巷议,乘凉聊天,时时处处都在议论这一主题。 小朋友们介绍着,街上可热闹了,上街一看,果然一片新鲜。沿街店铺,家家挂上了国旗(当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也有全色的大红旗,有人说,这是当时地下党搞的活动。街上的一些大商家,大店铺,如大县桥边的天宝斎茶食店、仁和生中药店,小县桥边的天福鞋帽店,鱼市口旁边的大店,还放起了留声机,那时就算是新鲜玩意儿,唱京剧,唱歌曲,也唱《义勇军进行曲》,那时,国民党也唱这首歌,后来解放后,中央政协会议把这首歌定为国歌的。街上人也特别多,不怕鬼子来巡逻,来戒严了。以前,鬼子、汉奸、二黄(即伪军,汪精卫投降日本的卖国政府的军队)经常抢商店货物,抢行人钱财、包袱,有时无缘无故地打人抓人,以显示他们的威风,目的在镇压群众。多少无辜百姓屡受屈辱,惨遭杀害。街上人多,又因为,各家商店为能抬起头,搞起“大减价”活动,有的布旗上就写着“庆祝抗战胜利大减价”、“庆胜利大减价”。大姑娘,小媳妇不要在脸上抹锅烟灰,都敢挺起胸脯上大街了,老太太,老爷爷都挺直腰杆上大街了,不再那么提心吊胆,前顾后盼,能够自由自在地走路了,好像被压抑了许多年,一下子释放出自由的能量,这才好像真的体会到“扬眉吐气”了。新四军的动作真快,没过一个星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3日,新四军就第一次解放宝应城。
当时我在痘神庙街(现名军民街)的宾曦小学(现名城中小学)读四年级,班主任王寿桐老师,班级名称就叫“四桐班”(三年级时,班主任是鲁启璜老师,班级名称就叫“三璜班”)。
九月一日如期开学是我国近代的传统习惯,一走进学校大门就是一番新气象,迎门大红横幅上写着“热烈庆祝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二道门上方的横纸板上是周训标志牌,以前常写着“忠孝周”、“仁爱周”,什么的,每周一个主题,今天写着的是“胜利周”。下午学校东部的大操场上开校会,校长郝梦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向我们介绍新四军代表讲话,讲了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忽然间,同学中有人提出,那个王汉奸怎么不见了,哈哈哈!王汉奸,指的是鬼子派来的“训育主任”,是中国人,是日本走狗,专门教日文日语课,抓军训,抓“中国童子军”(迫害中国儿童的奴化组织)课程和训练,穷凶恶极,戴个日本鬼子帽子,打耳光,揪耳朵,还转两下,对膝盖后猛踢一脚,叫你跪到下课,被他打过的学生很多。学生中又嚷开了:那个王汉奸怎么不见了,哈哈哈!学生中响起了口号声:打倒王汉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老师最后领着我们呼口号:庆祝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万岁!整个校园沸腾了!
过了两天,全县学生大游行。画川中学(宝应县中学的前身,清末时叫画川书院)学生在前边,我的大姐读初二,我见过当时的校长是金鸿章先生,可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后面是县南街上的敦睦小学(即后来的宝应县实验小学),我们宾曦小学学生,北门外的斗拱小学(即今城北小学)学生,那时在南门外可能就有个城南小学了。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口号声响彻全城。
1948年,小学毕业,考上了江苏省立淮安中学。
(今日宝应公园的一角即80年前的日军鬼子窝的游泳池所在地)
作者简介:郝宇铭 90岁,79岁为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老会员,原为宝应县曹甸镇中学1996年退休教师,退休后为淮安市清江浦区府前诗社顾问,淮安市建成“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最先建议者,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政协文史委期刊《淮安历史与文化》编辑十二年,被聘为编辑参与40多部文史书籍的编撰工作,原清河区区志办公室编辑十年73岁到85岁。著名诗人丁芒弟子,参加山东冠州、陕西麟游、江苏金湖、泗阳全国丁芒诗词研讨会等,诗作、论文均收入大会文集,诗文见诸报刊,多获大奖。连获两届江苏省诗词协会、毛诗研究会的毛诗理论竞赛优秀奖。2022年获评“江苏省书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