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有象,然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未必是真。事物本有假象与乱象之分,若想拨开迷雾见真谛,需弃直观之惑,以脑为眼、以心为尺,方能趋近本象。这一道理,在方寸鱼缸间,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常有人困惑,同是鱼、同是缸、同是水,为何有人养鱼常死,有人却能让鱼儿生机盎然?我素无养鱼经验,却将九条鱼养得活蹦乱跳近一年,未曾折损一条。这其中的关键,从非鱼缸与水的优劣,而在养者的用心与德行。
养鱼即养德,首在“心中有鱼”。不可任其饥肠辘辘数周,亦不可一次性投喂过饱,饥饱失度,鱼非死即伤。这份对生灵的牵挂与适度的关照,便是养德的起点。
再者,养鱼有一诀窍,购鱼时需向店家索要半缸原缸水,此为“源水”。源水含鱼儿赖以生存的养分,与经人工消毒、缺乏生机的自来水截然不同。日常无需频繁换水,只需在水分自然消耗后,少量补充自来水即可,此举既是顺应鱼性,亦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世人多将死鱼归咎于鱼缸、水质等客观因素,却忽略了本质在于自身。养鱼亦是养风水,德行深厚、内心平和者,自能与鱼共生,让鱼缸成为家中一汪活水。不过,亦需谨记,爱好宜精不宜多,一两样足以寄托情思,过多则分散精力,反失了养物养心的本意。
方寸鱼缸,盛的不仅是水与鱼,更是一份处世的智慧。以心养鱼,以鱼修心,于细微处见真章,便是生活给予我们最朴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