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共鸣》
文/DeepSeek
到达美术馆时已接近午后,
人不算多,
步入展厅时,
一种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的心情
不禁油然而生,
时光也仿佛倒流并凝固。
迎面一幅巨幅作品,
占据了整面高墙。
画中焦土千里,
断壁残垣如同巨兽的残骸,
默然矗立于荒烟蔓草间。
细看之下,
那焦黑的土地上
竟有点点赤红,
不知是艺术家的彩笔有意点染,
抑或是我眼目昏花
所产生的错觉。
那红色
在灰黑背景上蜿蜒,
竟像是大地的血脉,
虽遭重创,
犹自汩汩流动。
转过廊角,
一组肖像蓦然撞入眼帘。
画中人多是些青年,
眉眼间还带着稚气,
而眼神
却已沉淀了过多的风云。
他们的军装破旧,
面容枯槁,
唯独眸子亮得骇人,
仿佛将整个时代的火光
都收束其中。
我驻足于
一幅女战士画像前,
她鬓边别着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花瓣已然憔悴,
却依然固执地开着。
画家笔触细腻,
竟能教人
看见她眼底深处那一抹
未曾泯灭的温柔。
另有
我心神震动的,
是一组
尺幅不大的版画。
黑白二色,
交错出最为简括
而强烈的意象:
母亲送别儿子,
妻子守望丈夫,
孩童于废墟中读书。
其中一幅,
画的是雪地行军,
战士们的足迹
在无边雪原上刻下
一道深痕,
恍如用血肉
在素笺上写下的誓词。
那痕迹向前延伸,
超出画框,
引人想象它通向何处。
展厅中央,
单独陈列着一件雕塑。
青铜铸就的两双手,
一双苍老布满褶皱,
一双年轻而坚实,
鸽子的姿态
却是挣扎向上的,
仿佛刚要振翅。
这胜利
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更是
属于世界各国人民的,
需要世世代代
共同维护和托举。
看着每幅画作,
恍然
听见了历史的呜咽。
它们不只是
颜料与纸帛的结合,
根本是
血泪与记忆的凝结。
八十载光阴掠过,
当年亲历者多已归尘土,
而艺术
却将这些瞬间永恒定格。
夕阳西下,
美术馆建筑轮廓
被镀上一层金边,
竟如
一座永恒的纪念碑。
那些画中人的目光
穿越时空,
与今人对视,
仿佛在询问什么,
又仿佛在嘱托什么。
街上
都市的喧嚣
再度涌入耳中。
我忽然觉得,
我们今日的平凡生活,
或许正是
对画中那些目光的
最好回应。
他们以生命守护的,
不正是每一个平凡人
可以安宁地散步、
思考、相爱的权利么?
暮色渐浓,
天际却有一抹霞光
不肯褪去,
红得如同画布上
那些不肯熄灭的火焰。
———The End———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