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散文)
作者:季志林
“九三阅兵”已经圆满谢幕了,但是人们对本次阅兵的盛况仍在街谈巷议津津乐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与众不同之处,无论身处何地,不分官员百姓,人人都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古传到今,反映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人们赞美受阅方队的铿锵有力,钦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感叹如此宏大的阅兵仪式居然组织的非常严密有序,颂扬伟大祖国的发展强盛。然而议论最多的话题当属这次阅兵亮相的尖端武器装备到底有多么厉害?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自主研发生产并列装了一大批被称为“大杀器”或“杀手锏”的镇国利器。“九三阅兵”亮出的装备科技含量之高,作战能力之强,战略威慑力之大,不仅让举国上下大饱眼福,也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官网上能查到的详细资料是很有限的,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只能通过现有的战例和演练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也许会理出一些基本的头绪来。此文的内容不是官方发布,我姑妄说之,算是和诸位共同探讨。
第一个战例为今年发生的印巴“5.7”空战。巴基斯坦空军使用进口我国的“歼10—CE”战机和“霹雳—15”导弹击落印度5架战机,包括“阵风”和“苏30—MK”等主力机型,引发了国际军事领域的高度关注。
其实作战过程很短暂也很简单,面对印度的军事挑衅,巴基斯坦出动预警机和“歼10—CE”战机实施超视距打击,“霹雳—15”导弹在160—180公里外精准命中印度战机。这场空战以巴基斯坦空军完胜结束,同时也显示了“霹雳—15”的实际射程远超公开数据,验证了中国空中作战体系的强大威力。
何谓作战体系?简单的讲就是战斗集群各系统之间的高度融合和相互支撑。以这场空战为例,其作战体系包涵预警机、“歼10—CE”战机、“霹雳—15”导弹以及卫星导航等作战系统的高度协同,即“A锁B射C导”模式。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在巴基斯坦空军完备的作战体系面前,印度空军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曾经长期在军事上对巴基斯坦保持碾压态势的印度也“破天荒”地主动宣布同意停火。
问题是一战成名的“歼10—CE”在这次阅兵中仅仅作为表演机最后出场,空中梯队展示的主力战机是更快更强的“歼—20”和“歼—35”。而重创印度空军的“霹雳—15”导弹甚至还没有出场的机会。因为我国空军列装的“红旗”系列“空——空”导弹要比它先进的多。
第二个战例为三年俄乌冲突,号称战斗民族的军事强国俄罗斯与美西方支持的乌克兰打得难解难分,如今一个进退两难,一个欲罢不能。从战场态势看,俄罗斯的掌控能力更强,但捉襟见肘的综合实力让其难以速战速决。乌克兰虽然不是俄罗斯的对手,而且一直被俄罗斯压着打,由于有美西方的不断输血,却也苦苦支撑到现在。双方你来我往交火不断,战场的发展也给全世界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面对无人机集群的大规模进攻和低空突破能力如何应付?到目前为止,俄乌双方交出的答卷显然都无法令人满意,尤其是俄罗斯经常被乌克兰无人机打得自顾不暇,甚至本土重要目标也遭到乌克兰无人机群的攻击。
然而我们在“九三阅兵”中看到了中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首次亮相的反无人机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它们被称为反制无人机的“铁三角”,可以织成一张强大的天网,能够使任何无人机彻底瘫痪。
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曾说过,如果中国对俄罗斯给予军事援助的话,那么,俄乌冲突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看来,他说的绝非虚言,我估计,当普京总统看到我们的反无人机武器时,恐怕眼睛真要发红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比拼的不仅是钢铁和兵力,更重要的是装备的战斗性能和科技含量,命运之神往往偏爱强者,俄乌冲突给我们提供了最现实最直接的战场经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全力以赴抢占世界军事科技的“制高点”,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个案例是2024年9月25日,我国向太平洋发射“东风—31AG”导弹。按国际惯例我们于发射之前通知了相关国家,明确告知发射地点、时间和落点。在这样一种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美国居然没有拦截得住,眼巴巴看着我们的导弹准确溅入预定水域。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东风—31AG”所具备的变轨技术能巧妙地避过拦截导弹实现突防,美国虽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此时也只能束手无策望洋兴叹。
“东风—31AG”在我军列装较早,其作战性能已不是什么秘密,能够携带10个分弹头。我们可以想象,假若搭载实弹,“准确命中目标”意味着什么结果?所以,一向喜欢对中国指手划脚吹毛求疵的西方媒体这次选择了鲜有的集体沉默。
无独有偶,这次阅兵,“东风—31AG”同样没有出场。不是它没有资格出场,而是“东风家族”实在太强大了,本次阅兵核打击群四个方队展示的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洲际核导弹、“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海基远程导弹以及“东风—31BJ”和“东风—61”导弹,形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威慑能力,完全可以实现远程压制,精准打击的战略目标。其中最亮眼的是“东风—61的横空出世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据传这是一款全球最先进的远程核导弹,其各项技术参数逆天,尤其是速度更快,威力巨大,能够机动发射,发射后即可转移,而且融合量子导航、AI实时修正、激光制导与天基导航系统,更厉害的是它具有智能变轨能力,可以轻松突破最先进的反导系统。面对又一款世界顶级大杀器”的惊艳亮相,西方媒体一致惊呼“不可能!”
“东风家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次阅兵不仅“东风—31AG”没有机会上场,即使六年前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大出风头的“东风—41”也没有出场机会,可见我军战略打击能力有多么强大!
最近几年,我国面对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台海局势紧张,台独势力猖獗;南海对峙频发,中美博弈升温;甚至英、法、澳、日等国也竟敢开着军舰到我们家门口“秀肌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没有沉默,没有忍让,更没有惯着!而是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用一种庄严的方式表达国家意志。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和西方列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拳头的作用比道理更直接。
历史承载着过去, 也必定能启迪未来,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蹂躏的屈辱历史决不能重演。而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更加辉煌的历史。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九三阅兵”亮相的所有尖端武器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自行制造,每一款装备都渗满了无数科研人员和大国工匠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这么讲,新的长城是由中国科技、中国制造、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凝聚而成。
通过 “九三阅兵”,东方大国挺直腰杆向世界表明:我们不仅能打赢常规战,更能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信息化体系化战争!“九三阅兵”既不是简单的“亮家底”,更不是向谁“秀肌肉”,而是要让一切反华势力明白,我们有一支百战沙场的人民军队,有领先世界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有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如果有人胆敢来犯,我们必定叫他有来无回!
2025年9月8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