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快乐,一路歌,一路畅怀,一路暖心窝。暑假一结束,与国人一起观看完那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纪及九▪三大阅兵活动仪式后,我携夫人自驾前往河南、河北,开启了自驾游和书法交流活动。
首先是古都安阳,观看我向往已久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安阳殷墟博物馆”。

在展厅里面,我完全沉浸在古人生活的环境中,先人的思想,先人的行为,先人的文化,无不为古人的艺术所震撼,青铜器的铸艺,陶器的造型,龟甲上的刻字,竹简上的墨迹等,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从远古走来,既遥远,又似乎在眼前,完全理清了困扰在心中多年的疑团,使之开悟启迪,应验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名言。

在计划这次自驾旅行之前,我告诉了生活在安阳附近的邯郸、邢台的老战友们,有四十年重逢的冲动与愿望,他们诚邀我过去。

于是我驱车直奔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历史古城、成语之乡邯郸,与住在邯郸的张树华、李宪民、张志强、李正顺以及从邢台专程赶来的吴鹤航、孟志果、闫六军等老战友们相会在一起,回味我们火热的军营生活,回味我们的青春岁月。

虽然四十年沧桑巨变,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但年轻时的影子依然还在,刻在骨子里的言行举止没变,两目垂望,无以言表,这就是战友相聚的真情感受。

因为我是书法人,不会缺席书法交流活动,经过张树华等老战友们的共同安排策划,正巧融进邯郸工行老干部书法班开班仪式中,在当地书界大家的陪同下,和爱好书法的朋友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当把我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引起震撼。

从字体、内容、章法、格式、尺幅等全要素展现一个书法人的艺术成果,如同九▪三大阅兵,亮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长卷,小楷经文,对联、中堂、扇面以及我的古文《自赋》,无不体现我的书法功底和文化底蕴,半个多世纪磨一剑,应该是到了水到渠成的境地。

应组织者请求,我当即写了几副应景之作,一幅是为老战友“树华“创作嵌名词“卓越建树,锦绣芳华”,落款是“四十年沧桑巨变,唯独军营战友情长青,岁在乙巳初秋日泰山林海书于邯郸”。

一幅是“入古出新”,赠给培训班全体学员共勉。

一幅“顺心如意“,书赠邯郸工行王志军行长。

一幅是“心宽无处不桃源“,赠给培训班的组织者邯郸工行办公室韩增生主任。

同时,王志军行长也挥毫写了一幅“道法万物“回赠于我。

开班仪式结束后,又被当地一个既是商界大佬、又是热心书画艺术的大咖赵中付先生 ,请我到他的书画工作室再次现场书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福寿”红纸金墨,他是一位精神抖擞的75岁的老者,用我的书法艺术,祝福老哥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为了不负邯郸之行,交流完书法活动,在老战友李现民安排下(原邯郸住京办主任),他们携夫人陪同我们游览了邯郸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博物馆、大剧院。

特别是导游讲解以丛台公园为主,不仅仅是赵、魏古国历史,秦始皇、廉颇、蔺相如、赵王等鲜活的历史人物,将整个中华文明史囊括进去,说明邯郸的历史文脉之长,使我们后人更加敬重古人的智慧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老战友张树华,在部队也是位出众的多才多艺的优秀军人,靠自己的才华从通信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至团通信连长。他转业到邯郸电力系统,安居在邯郸,活跃于邯郸文化圈,晚年生活惬意自在,幸福美满。我曾经在他手下当过副指导员,当时我是从机关下连队提职锻炼,时间才一年多,就报考军校离开连队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