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闲时光54——静力
独居古镇,喜在庭院喝茶出汗。这是打小就有的癖好——偏爱夏日的黄昏,坐在余温未散的热浪里,一盅接一盅,直到汗水浸透衣衫。再回屋冲个凉,躺下翻书。这一套做完,通体舒泰,心神格外宁静。
贵阳号称“凉都”,想这般畅快出汗也难。今年因友人之事回江苏,恰逢盛夏。细算来,竟有几十年未在此地过夏了。
这汗出透后的宁静,让我想起“致虚极,守静笃”。这“静”,确乎是一种深沉的力量,它不仅是环境的安宁,更是内心的修为。
如今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快节奏裹挟着人们,常使人忽略了:真正的力量,往往如静水深流,源于深处的沉淀。
人静,则气定神闲,步履从容;事静,则水到渠成,不疾不徐;心静,则智慧自生,洞明清澈。这三重静境,是应对世间纷扰的大智慧。
当外界如潮水般汹涌,推着人不由自主向前时,能守住内心一方宁静的人,反而看得更远,行得更稳。
这种静,是暴风雨中心的眼,是湍急河流深处的定海石,是历经世事后的一份通透与从容。
人心若能安静,便如澄澈的湖水,足以映照最真实的自我。保持这份安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深厚的修养。
安静的人,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懂得何时沉默;也非刻意离群,而是能在人群中保有精神的独立。多年前,我便开始学着减少无谓的消耗,保存精力;尝试深度思考,避免随波逐流;也训练自己感知生活里那些细微的颤动。
当真正学会了安静,便拥有了喧嚣中的定力。任外界风浪翻涌,内心自有一片波澜不惊的港湾。这份安定,不假外求,源于内在的沉淀。许多时候,我们需要有静观其变的智慧——让事物按其规律自然发展,不强扭,不硬拽。顺其自然的结果,往往比强行干预更为圆融。
佛经有言:“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心的极致宁静,能生发出强大的力量。
当内心足够稳定,便不易被感受所困,被欲望所役。反而能穿透表象,看清本质,做出更明智的抉择,从容应对复杂的局面。
心静带来的力量,提升了认知的清晰度,增强了情绪的稳定性,更能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如同无声之处酝酿的惊雷。
最深沉的力量,往往源于心灵的松驰与静水深流的积淀。当一个人真正抵达内心的宁静,他便拥有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内核之力。
这平静的心境,如同修炼至臻的心灵——清澈、通透、能包容万物。
故而,在喧嚣中持守安静,在变局中把握静观,在纷扰中修炼宁静,便拥有了无往而不利的根基。
愿你我都能在这条静以修身的路上,渐渐体悟“静能生慧”的真谛,抵达那“宁静致远”的辽阔之境。
晨曦,2025年7月于江南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