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和天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太公曰:“博人辩辞,高行议论,而非时俗,此奸人也。”《长短经知人》
译文:姜太公说,遇到人就滔滔不绝、善于辩论,总是抬高自己、夸夸其谈,宏大叙事,批评非议当下所有的潮流,这样的人是奸险的人。
姜太公在《长短经·知人》中提出的这段话,是鉴别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认为,若有人擅长华丽的辞藻、标榜高尚的品行,但言行与实际常理不符,这类人往往心怀不轨。这类人表面看似有智谋,实则缺乏诚意,容易误导别人。
博文辩辞:
指某人博学多才且能言善辩,但需结合其实际行为综合判断。
高行议论: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若仅有华丽辞藻而无实际德行,则可能为虚伪之人。
非时俗:
指不随波逐流,但需注意是否因过于特立独行而偏离真道。
感悟天道:
虚伪的人能说不能行。 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 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侯他们,称呼他们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