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烽火侨魂》观后
归国华侨的楷模 抗日女英雄李林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73)
听雨斋诗社【2716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 芗剧《烽火侨魂》观后
文/高文俊
芗剧原名歌仔戏,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芗剧起源于漳州。明末清初,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把芗剧带到台湾,很受台湾人民喜爱。这次福建漳州市芗剧团受中央宣传部国家文旅部之邀率团进京汇报演出芗剧现代戏《烽火侨魂》,故事主要讲述出生漳州的归国侨女李林在家国存亡之际,不甘沦为亡国奴,从学生时代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参加革命后坚持留在抗日前线,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与百姓结下军民鱼水情,并收获战火情缘,最终怀着身孕在掩护机关和后勤转移中被敌人包围,饮弹自尽壮烈殉国的故事。2025年9月7日笔者在北京天桥剧场观看了由漳州市芗剧团这一大型抗战剧,看后感觉编剧和导演从亲情、爱情、革命信仰三条主线出发,勾勒出爱国华侨李林这一人物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尤其是她与屈健的爱情线,打破了传统戏曲中的“英雄无儿女情长”模式。在政委的撮合下,李林和屈健从战友发展为爱人,最终成为革命的伴侣。这部戏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是活生生的抗日女英雄,1940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称李林是“归国华侨的楷模,青年知识分子的典范,中国妇女的旗帜”。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观看这部戏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此,特题诗一首,以纪念李林这位抗日女英雄。
烽火芗音动京城,侨魂浩气贯长虹。
刀光剑影英雄志,血雨腥风赤子情。
菊马悲嘶怀故土,孤灯泪洒念苍生。
一腔热血酬家国,万古流芳颂李林。
创作思路
此诗以七律格律为框架,紧扣芗剧《烽火侨魂》的核心意象与情感脉络。通过“烽火—芗音”“刀光—血雨”等对仗,强化戏剧冲突;借“菊马—孤灯”“故土—苍生”等对比,深化人物复杂性。既遵循“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又融入现代戏曲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工整韵律中传递革命史诗的厚重与人性温度。
2025年9月7日于天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