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旭,男,1956年1月生,汉族,安徽省泾县人,大专学历。1986年底开始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特聘书画家。著有长篇小说《徽商妇》《徽商妇·2》《新四军女兵》《最后的王朝》《江南女子》(暂名)等五部。徽州系列中短篇小说集《私奔》。另有30万字长篇传记文学作品《刘奎传》;二部新四军军史著作《中国共产党泾县地方史》《新四军1937——1946》;三十多年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中篇小说16部,短篇小说和散文及杂谈、论文类文章200多篇。影视作品有24集电视剧《徽州女人》(原创主笔,2006年由安徽影视制作中心和北京泰合百联传媒公司投拍完成,台湾演员归亚蕾主演,2006年播放,2011年由中国教育台再播)和22集电视连续剧《新四军,我的抗战女兵》。电影剧本《红颜薄命》(获2013年“中艺光影”杯安徽省首届电视电影大奖赛优秀奖(最高奖)第一名)。


徽州女人(节选)
作者 朱东旭
岩寺是我的老家,位于徽州新安江畔。
对于峰峦起伏,交通闭塞的古徽州来说,新安江是一条生命河,它是通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一代一代的徽州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也有人说,新安江的水,就是女人的泪。几百年来,多少母亲、多少女人的泪化作新安江水,喧哗东流,悄然而逝。
父亲对我说,我的祖奶奶刚嫁到岩溪时,人们都叫她五嫂嫂,那是因为我的祖爷爷排行第五的缘故。刚到岩溪的五嫂嫂端庄美丽,见过她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婚后第七天,五嫂嫂就开始为丈夫准备起行装,像大部分徽州人一样,我的祖爷爷在新婚不久便踏上了经商之路。
新安江边,小船缓缓驶离了码头,新婚夫妻依依难舍,五嫂嫂的眼眶里弥漫起潮湿的雾气。丈夫的身影渐渐远去了,看着远去的小船越来越小,溶化在春天飘渺的雾气中,她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从这一年起,年轻美丽的五嫂嫂便挑起了全部的生活重担,也挑起了沉重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
丈夫走后第一年,五嫂嫂在供桌上的瓷瓶里,郑重的放上了第一枚山核桃。只要丈夫不回来,她每年都要在瓷瓶里放上一枚。春去冬来,四季更迭,日子也像那新安江的流水年复一年,瓷瓶里的山核桃一枚枚地在增多,渐渐地漫到了瓶口。苦苦煎熬的五嫂嫂,已经熬成了五婆婆。
丈夫的噩耗有一天终于传来了,他是在一次贩木材时不幸葬身水底。祠堂里摆上了新的灵位,招魂幡在江边迎风飘舞,五婆婆跪在江边,把瓷瓶里的山核桃一枚一枚的抛入江中。江水呜咽,如泣如诉,五婆婆的泪水一如江流滔滔不绝。
一世夫妻,只有七天,只有七天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