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庞应举事略
文/任齐斌
庞应举是近代我县武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以滚刀名扬周至县武林。他抡起一米长刀,有人用水瓢向他泼水,一桶水用完,他的衣服基本还是干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访华团的一位与他在战场上拼过刺刀的团员,在西安访问时寻找他,因为名字上的一字只差,错过了见面机会,等信息传回周至,这位敬佩他的日本武官已经回国了。他的抗日事迹在西安杨虎城纪念馆的英雄人物里面还有着记载。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饱读诗书,武艺高强,进山剿匪,创办学校,抗击日军,治病救人,。在此,仅以年鉴的形式将庞应举的人生经历简记如下。
庞应举,字用之,号飞龙。1898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出生于周至县广济镇北留村。
2岁时,因母亲奶水不足,家庭贫困,将其托付在东欢乐的舅家,由其舅妈抚养。他体弱多病,每天靠服药来维持生命。
5岁时,舅妈用气功彻底治好了他的病,从此他对气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岁开始随舅妈学习气功、太极拳和软拳。
13岁后,开始跟舅母学习硬功夫、器械。
14岁随舅父在欢乐义学读书,一年时间就将《四书》读完。一年后,舅父朱晴午参加靖国军,义学停办。
16岁在父亲庞守端开设的三义堂药房,随孙祖武老师学习《五经》。
17岁时被推荐为北留村民兵队长,负责全村的安全保护。
1916年,刚满18岁的他就带领民兵进山剿匪,收获单响枪12支。
1917年元旦,在县城大仓广场召开的文武比赛大会上,获得冠军。受到县长庞文中的赏识,遂任命为沿山剿匪游击队队长。队员共计120多人,大部分为练武之人,他带队军纪严明,不许吸大烟、赌博,有事出击,无事练武。2月16日晚,他带队进入太白山,在三清宫、药王洞黑夜出击,消灭了土匪头子王三春、王黑虎、黑锁丁及部下三百多人。三月上旬在县城北边八号河滩,消灭大土匪张志强的两个排。
1918年腊月三十日晚上,冒着风雪从辛口峪进入青冈砭,活捉了土匪头子任朝举和金井的王彦龄,端掉了土匪的老窝,把他们交给县驻军枪毙了。
1920年2月,带队进入田峪,剿灭土匪刘木匠、赵拐子。稍后又在龙窝消灭了危害群众的土匪张鸣鹤,解救出人质刘进修、李洪仁、王老八等百余人。
1921年5月5 日,带队进入黑水峪,消灭了盘踞在此的大土匪盆鱼客。稍后,又在泥浴、车峪、西骆峪、黑水峪等地,消灭了土匪头子八大儿、魏耀星、任炳钧、马溺河,解救人质徐登第、张光第、宋北辰、姚鳯齐等数百个肉票。
1922年重阳节,眉县大土匪,号称五虎的张树良、张树德、张六六、马玉明、黄老八,带领一千多名土匪侵犯我县西部,在翠峰车峪沟被庞应举的游击队和乡民团武术队两面夹击,打死打伤土匪五百多名,土匪向西逃窜,在于家坡,遭到烂麦塬、青化民团迎头截击,五个土匪头子均被击毙,残余土匪跪求饶命,激战两月之久,击退匪徒,夺回很多牲畜交还给主人,好多失主跪下磕头感谢。
1923年10月16日与赵玉祥结婚,婚后立即进山剿匪。
1924年10月25日,71岁的父亲庞守端亡故,回家守孝。
1926年,第七师吴新田给周至派“红地款”,军需主任焦建成带领一百名武装士兵住广济留村所催款。6月16日到20日,游击队带领各村“红枪会”在塔儿峪、黑河两岸、留村西河湾等七处,缴获匪军近二百枪支,迫使吴新田7月18日到县政府求救,离开周至。12月10日, 72岁的母亲朱老孺人又亡故了,庞应举便辞去一切事务,居家守制。
1927年为父母点醮,县长庞文中、袁嘉声来家行礼、点主。两位县长力请他为民办事,经过认真考虑,他决定办学,向县政府呈报了创办学校的备案,内容如下:
为了普及教育,发展体育运动,扫除文盲,增强人民的体质健康,去掉东亚病夫之名称。乃在中旺处的南坡上,五龙台下创建私立三育高等小学,一切建筑的开支,以及聘请老师、职工的薪金,学生的书籍、日用品等资金,均由创办人担负一切责任,而不需要公家一分钱。恳请备案而已。
创办人:庞应举
民国十六年一月
县政府立即批准成立,便聘请中旺村刘进修管理学校,武术名家魏禄杰、雷镇远为体育教师,正月开学就招收了60多名学生。解囊捐助的,有他解救的人质商州李宏仁、呼沱寨李宏义、来家村刘桂兰。学校坐南向北先后盖起五间会议室,两侧各盖厦房十间做教室,十二间铁皮房里安放乒乓球台,和雨天练功房,在淳风岭下开凿九孔窑洞,作为灶房、宿舍、图书室,阅览室。大厅两壁庞应举题写了十个金字“五龙培善士 三育驯英才”,他同时被县政府委任为沿山剿匪游击队队长、三育小学校长、县府公安局武术教官,西南区留村所乡绅。利用每月的薪金和剿匪的慰劳金,购买良田五十亩,作为校产,补助学生的口粮和书籍。
1929年(民国十八年),周至县遭遇年饉,全年大旱,灾害严重,人民流离失所,西南乡一带草根、榆树皮吃光。他不以盈利为目的,办起农民银行,贫民贷款合作社,有钱人贷款三厘利息,穷人贷款无息,个别贫民连本钱都不收。同时将家里的粮食几乎捐完,用于救人,村里郭生华等人死亡后,他买棺木归葬。
1930年正月庞应举以县政府秘书身份,代表周至灾区向陕西省省政府呈报豁免田赋钱粮并请赈济救灾请示。录原文如下:
陕西灾荒,最严重者,莫如周至,周至之重,莫如西南,管辖区域,地处高原,凹凸不平,深沟石崖,土匪蜂起,残害百姓,兼之旱魃为虐,灾荒严重。嗟乎,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蚕妇波波,少有御寒之衣。而且经常釜灶生灰,鬻妻卖子者,哭声遍野,饿殍载道者,难记其数。剥榆皮以延生,榆皮能有多少?掘草根以养命,草根尚有几何?窃思民不属于毛也,而痛痒相关,奚啻属毛之爱,民不离于裹也。而饥寒必恤,何殊离裹之亲。况值岁次戊辰、己巳、庚午,三载六料未收,灾害特别严重,窘迫难堪设想。背井离乡,十室九空。满目萧条,笔难叙述。恳请陕西省政府核示。
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农历正月十日
1931年七月,陕西省政府批准豁免周至县田赋钱粮,赈济玉米三万七千斤,特别给西南区留村所一万斤,解决了沿山一带没有逃亡群众的生活。
1934年, 庞应举看到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便进入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军官队学习。
1936年西安发生“双十二事变”,庞应举从西安带回长枪200支,机枪两挺,准备在西骆峪一带守阵地作战。
1937年7月,三育小学保送到延安抗大的丁应南、李杰、高凌云、李哲生等学生回到周至宣传抗日政策,在三育小学宣讲后,师生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去前线杀敌,庞应举便报请陕西省政府,在剿匪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西北民族抗日义勇军,他卖掉家里20多亩田地,贷款购买枪支。妻子阻挡,他半夜翻墙离开家里,重阳节就在宝鸡眉县插起义勇军大旗,三育小学师生及社会青年踊跃报名,人员很快就发展到五百多人,庞应举任大队长,田达生、魏禄杰、周鳯岐、赵清海等人为中队长。11月6日,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朱德的命令,由乾县开赴河南偃师县曲家寨一带,改编为游击第六纵队,部队严格执行纪律,给当地群众修房、修路、架桥。12月26日,部队离开时,当地群众夹道欢送,凌晨一时由洛阳渡过黄河,北上抗日,日夜兼程七百余里,到达中条山。
1938年先后参加了娘子关、平型关等战役,大小战斗二百余次。山西冀城县东北的三郎山,是中条山的咽喉,日军一个营在此踞守,挖着战壕,拉着七道铁丝网,两道电网,几挺重机枪扫射,第六纵队在攻打时伤亡较大,决定成立敢死队,每人命价两千金圆券,报名人数太少,庞应举自任队长,大雪天气,独自一人几天侦查,绘制地形图,了解敌情。阴历三十日晚上,风雪交加,他带领自己一营士兵,手持短刀利刃,首先拔掉两个哨所,活捉8个日本哨兵,缴获四挺机枪,12支冲锋枪。押着哨兵作向导,冲过封锁线,直奔日军营部,鏖战一夜,杀死日军少校营长山本德次郎和一名柔道战将,其余士兵全部歼灭。庞应举手刃鬼子7人,身受重伤,血染战衣,全成红装,阵地医生包扎后,连夜晚渡过黄河,在洛阳白马寺医院疗养,半年后因伤势过重,转到陕西华阴庙医院治疗。此事经田万成、田万里写成新闻稿,交给记者蒋华发表。不久,西安易俗社根据报道,编成秦腔《血战三郎山》,在剧院和部队多次演出,造成很大影响,鼓舞了部队的战斗士气。
1941年正月十五日,由华阴庙医院坐小卧车转到周至一零八医院。县里的伤兵把县城捣乱地不安然,群众邀请庞应举出面维持治安,县政府便委任他为城关镇镇长兼任伤兵指导员。二月一日,集合伤兵训话,把自己积攒的薪金给伤兵补发薪金,换新军服。同时豁免商民出壮丁的制度。
1942年,城关镇各堡及商民分别送给两面牌匾,上面书写“大公无私”、“体念民艰”,当时前来送匾人的马拉轿车一直从小留村排到北留村。现在还可以看到牌匾题字的旁边,有很多用毛笔补写的人名。
1943年正月初一,庞应举接到部将马凌云从前线寄来的一封信,他原来的部队第六纵队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和他一同参战的结义兄弟魏禄杰、田达生等周至人下落不明。立即辞去镇长职务,晚上就去西安,坐火车到了洛阳,骑马于初六到了阵地。仍然担任大队长,兼任三支部副团长,此时日寇已经将晋西南大包围,庞应举带领一营士兵在前面硬攻开道。一年里与日寇大小战斗四百余次,获得武器千余支。毕梅轩司令颁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1944年12月,在高坪县上李家镇山崖间,被日军大批步兵、骑兵包围,又被飞机、大炮轰炸,坚守七昼夜,弹尽粮绝,杀战马充饥,喝人、马尿,后被俘虏。
1945年被俘后,先关押在天津新仓库集中营,后转到黑龙江东宁县城子沟挖煤,因忍受不了虐待,跳火车逃跑,怕被日本鬼子发现,在长白山采野果吃,隐藏了半年,才敢出山。
1946年4月沿着公路旁边的小路前行,6月15日,走到了山海关,八月十五日到了北京火车站,此时患了克山病和疥疮,人已经不会说话,不能动了,北京埋葬队已经将庞应举用芦席捆绑埋葬,一同逃出的赵玉堂等十几名乡党跪求医院救人,唯有北京寿民医院孙绳武医师将庞应举抬回医院治疗,半年后,基本痊愈,为感谢救命重生之恩,乃拜院长孙绳武为义父,隋爱民为义母。
1947年,北京寿民医院因为战乱,迁回到山东德州南门里大街。院长问庞应举家里情况,庞应举回答家里还有结发妻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院长便让赶快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连写五封信件,均无回音。怀疑家人已经被土匪杀害,多日没有进食。腊月初八,孙院长无子,便将爱女孙桂符嫁给庞应举为妻,同时叫他在医院坐堂看病,医技高超,人称“神医”。孙院长腊月二十六日就去世了,安葬完毕就到了年底。
1948年,八路军攻打德州,庞应举带领脱难将士打开伪军军械处,每人携带长短枪各一把,从城壕出城,见到了李牧司令员,编入陈毅的统战部,训练、收容俘虏。11月1日,在解放济南时,庞应举担任攻城向导,荣立战功,在杨柳青受到林彪、陈毅两位野战军司令员的嘉奖。
1949年,庞应举进入济南市医务进修学校中西医进修班学习。
1950年毕业后,担任济南市街道防疫站站长,参加抗美援朝预防细菌战成员,分别在各工厂巡回治病。
1955年9月15日,被人诬陷杀死四名兵痞而入狱,判刑二十年。德州市政府因为寿民医院慈善有功,赔偿医院700万人民币,因为庞的爱人孙桂符在济南,所以,钱款全部被孙院长的过寄儿子孙宝第之妻子王氏领取,大事挥霍,三年后,王氏死亡,钱也没有了下落。
1958年在河边捞铁砂时,碰到了诬陷他的人,报告给监狱长后,证实为诬陷,杨育英检察长准予监外执行,庞应举便进入南郊宾馆为高级将官治病,先后给公安部长刘秉林、济南市市长白如冰、外交书记周兴等人用中医、气功、按摩等方法治疗,因为疗效显著,人满为患。尤其是给刘主席治病一事,被传得神乎其神。当时,云南省委一名领导找到他说,有个朋友病了,请他去看看,两人同乘飞机到了北京,一同到一个四合院,里面还有从南方请来的两个医生,他们分别进去查看,庞应举进去一看,刚要开口问名字时,被人制止,允许只问病情,后来三个医生共同研究了一个药方,以后就回来了,并告知此事不许外传。三个月后,又去北京复查了一次,这个药方至今还被庞应举的孙子媳妇保留。
1961年在给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光治病时认识,开始为他及三个孩子传授太极拳、太极剑。为周兴及爱人杨育英儿子刘豹、刘劲传授气功和拳术。
1963年周兴调任云南省军区书记,杨育英任云南省省长,庞应举便失去了保护。文革开始,庞应举响应政府号召,就将大观园一座十间楼房捐献给国家,并动员妻子将金首饰、珍珠等一并捐献,街道主任却认为没有交完,就派红卫兵将家里挖地一丈多深,却没有挖出东西,便进行批斗。
1970年,济南市疏散人口,庞应举和妻子孙桂符迁回周至北留村。
1971年北留村把庞应举按照历史反革命进行批斗,群众一听给庞应举开批斗会立即就散了。
1975年,广济公社看在北留村不能批斗,就把庞应举拉到其它大队批斗,开会前,群众敬庞应举,就送来好饭、好菜,没有人愿意管公社书记的饭。拉到骆峪红崖村去批斗,村民马雲程、谢建勋、丁鹏飞等人站在高凳子说:庞应举进山剿匪,救了多少人的命,他是沿山一带群众的救命恩人,是我们的救星,是再生父母,我们感激磕头都来不及,还要批判,你们有没有良心?批判会开成了表功会,公社的干部灰溜溜的都走了。会后群众端来大肉米饭叫庞应举吃,让他住在家里休息。从此再也不批判他了。
1979年卸掉了反革命的帽子,北留小学建校,庞应举第一个捐木料、石头等物品支持。直到1983年,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带领徒弟到县城灯光球场进行武术表演。
1982年,云南省省长的儿子刘豹、刘劲寄来钱、罐头、武术器械,感谢老师当年的教导。
1983年,在上孟家村药房坐堂行医,教授几个徒弟习武。
1986年,带领徒弟何满社、赵勤社去西安市体委参加武术比赛,三天里先后表演了气功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获得了几项市级荣誉。
1988年,还下田割麦、锄玉米。
1989年,孙子庞贵良在县城盖了新楼,便将祖父母接到县城居住。
1990年,在家里早晚打太极拳,上下午写毛笔字。有时还骑自行车外出给朋友看病。村子里有红白事,还给人行礼。不吸烟,不打牌,心里不存事。
1995年9月,恰遇老伴孙桂符三周年,心绪低落,每顿只吃一个鸡蛋。公历10月10日,在家里安详地亡故。10月18日安葬,时任周至县县长助理张武平、文化局局长徐荣辉、党校副校长高民效等领导前来吊唁,20多名徒弟进行了武术表演,四百多人送葬。
作者简介:任齐斌,男,61岁,周至县四屯镇东风小学原校长,大学专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37年,在校长岗位退职后,参与地方文化历史研究,编写《周至猕猴桃》《周至县优秀家风家训选》《周至县扶贫故事》《周至县建国后四大重点工程》《周至县猕猴桃发展历程》《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白居易与周至》《李二曲思想研究》《秦腔在周至》《周至县党史(第二卷)》《周至县志(第二卷)》中的4个分志等书籍20余本,公开出版发行专著《周至史话》。
现任周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第13、14、15届委员;周至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盩山厔水》杂志主编;周至县文化研究中心地方文化分中心主任;周至县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会长;西安市“秦人之星”周至县报告团团长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