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曹觉民将军早年投身北伐,抗战时期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后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贡献。晚年归隐乡野,淡泊名利。其文武双全、忠勇报国的一生,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值得后人深切缅怀。
湖南资兴籍黄埔军人
曹觉民的抗战故事
文/曹小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今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桃源村桥头江有一位常年给生产队放牛、割草、拾牛粪的七十多岁的老倌名叫曹财源,由于他是打日本鬼子的老英雄,而且懂天文地理、阴阳风水、奇门遁甲,又是能够准确预测十五天天气预报的"活神仙"、经常为乡亲们指点迷津的高人,十里八乡的街坊四邻敬之谓"曹先生"。这位谈吐文雅风趣、举止端庄威严而又社会地位如此卑微的历史老人,即是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湖南长沙和平起义,经历了清朝、民国及新中国的归隐将军曹觉民。
曹觉民(1908.6-1980.3),谱名先之、字财源,号觉民,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乡桃源村桥头江人。
曹觉民出生农耕家庭,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是老满。根据1924年修编的《曹廖族谱》中《先之行实》记载,曹觉民"体貌魁梧,胸怀磊落,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锦标时夺。不安小成,肄业中学。万里鹏程,进程可卜。弗设网罗,心本诚恳。性厌纷华,情甘俭约。无怠无荒,不雕不琢。谯国之英,将来可作"。
曹觉民的祖父曹琳烈,字仕祥,号权衡,世居资兴城北桃源洞新村,即是现在的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新屋图组。曹觉民的祖父也是耕读传家,系清帝咸丰时期的生员,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很有生意头脑,同治元年(1861)携妻迁居桃源桥头江开伙铺。桥头江是个什么地方?桥头江不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而是千年湘粤古道"资兴北路"的一个驿站,据史料记载:桥头江"上通两粤,下驶两湖,为湘粤古道之要冲,又是赣湘古道西路(波水至蓼市)与湘粤古道"资兴北路"的交汇点,行人如织"。
根据1924年《曹廖族谱》中《曹公讳权衡逸行传》(湖南陆军测量学校毕业生、郴侯学校教员、南洋群岛华侨各学校校长世再晚鸿才方定元谨撰)记载曹觉民对方鸿才先生所言:"我祖起家微寒,无所依籍,年卅余,居于新村,因生计艰难,乔迁桥头江,逐什一之利,家用得以稍裕。继生吾伯父外成及吾父茂成,均为成立家室,置店屋数椽,薄有田产"。
辛亥革命后,各省军阀自立,混战不休,民不聊生;世界列强又虎视眈眈,各自培植地方势力,图谋瓜分中华。内乱外侵,曹觉民深感国家政局动乱,欲求于军事救国,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926年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鼓舞下,资兴县"农运"和"学运"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同年在资兴县中学(现在的资兴一中)旧制九班读书的曹觉民(谱名先之)与旧制十班读书的发小、堂弟曹里怀〈谱名树邦)参加了校园进步组织,检举揭发了该校主管食堂的事务老师克扣学生粮食的事情并殴打了反动县长。资兴县中学校长是当时的资兴县长,被勒令退学,并遭警方通缉,不得不跑回家乡躲避。在在家养病的族兄黄埔生曹品全的指引下,曹觉民、曹里怀趁夜潜离家乡,乘船去长沙报考黄埔军校。曹觉民如愿考取了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司令部少校秘书、南昌卫戌司令部少校秘书;1927年考取湖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现湖南大学法学院前身),毕业后归队任第三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津埔路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兼军法主任、第三军司令部中校秘书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曹觉民历任《国民公报》战地记者、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校军法处长、第五集团军上校军法处长、军事委员会华中情报处上校主任秘书、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上校秘书处长兼军法主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秘书处长等职,转战冀晋苏鲁豫鄂等六省,参加了保定会战、娘子关战役、太行山区游击作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及中条山十三次保卫战、晋南会战、鄂西战役等会战、战役。1945年8月晋升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秘书处长,9月18日参加了华中日军受降仪式。抗战胜利后,历任武汉行辕少将秘书处长、军法处长及长沙绥靖公署高参,为程潜上将的高级幕僚,参与重要决策。为了家乡湖南免遭内战蹂躏,1949年8月4日在长沙随程潜、陈明仁起义。
时值举国上下和海外华人隆重纪念抗战胜80周年之际,全国各界人士及抗战英烈后人,自发陆续参访抗日爱国将领、湖南和平解放功臣曹觉民将军故居——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桃源村桥头江,瞻仰将军故居、聆听他的抗战故事、缅怀他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乡的博大胸怀,以及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正气凛然的崇高品德。
保定会战中,急行军300里驰援友军
1937年7月12日曹觉民随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部于河南郑州誓师北上开赴第一战区河北河涧、献县策应南口、昌平及怀来方面之作战。 1937年8月中旬转进高碑店、良乡一带参加平汉线北段抗日征战,于高碑店、紫荆关、涞源、保定等地与板垣第5师团、土肥原第14师团、谷寿夫第6师团及川岸第20师团作战。9月1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三个师团齐头并进,大举进攻涿县、保定地区,第三军奋勇出击,一部防守紫荊关、涞源及守备高碑店,另一部迅即从定兴、高碑店东进,经东西双辅附近渡过大清河,由12师师长唐淮源、军法处长曹觉民、旅长寸性奇指挥督战,指挥所部即第12师攻击西进日军之左侧背,连续冲锋,与敌肉搏,敌溃退,我军乘胜追击,毙敌五六百人。15日土肥原第14师团西渡拒马河向松村店方向追击;谷寿夫第六师团于17日晚推进至拒马河左岸地区;16日川岸第20师团攻占房山我友军阵地,17日涌入涿县西面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急令第三军火速转进阻击,在第12师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寸性奇及军法处长兼作战参谋曹觉民率领下,独立团一昼夜急行军300余里,到达涞源后,利用山地构筑临时防线,即与板垣第五师团主力决战,在日军进攻时,寸性奇、曹觉民、吕继周等身先士卒,发起逆袭反冲锋,将日军进攻打退,杀伤敌有生力量后,遵军令接应守军撤离涞。
娘子关战役中,督师围攻敌师团主力
1937年10月初,沿平汉线南下之敌,在进攻石家庄时以一部兵力即川岸第20师团及野战重炮、山炮部队、兵站部队分南北两翼沿正太路西进,企图夺取娘子关与晋北南下之敌会攻太原。10月11日,日军进入井陉与在此警戒的赵寿山所部第17师交火,第12师唐淮源部奉副司令长官黄绍弘令,由南北障城向大小梁家、旧关西进,策应左翼友军17师,与敌激战,毙敌甚众。曹觉民奉曾军长令亲临第12师督战并协同师长唐淮源,着本师35旅元日由南北障城经大小梁家西进,夜占甘桃驹东南高地,并以一部向旧关攻击;34旅由大小梁家亘王家岭向旧关攻击前进,围攻旧关。唐师朱旅三夜三次强袭之敌,次日拂晓核桃源东北1000高地之敌以猛烈炮火向我军射击,敌机十余架不断向我新关附近及各阵地轰炸,使步兵活动困难。17日12师朱旅元夜驰抵新关,先陷旧关之敌约四千、炮六七门即向我进犯,我军官兵沉着应战将敌击退,并占领甘桃驿及其两侧高地,敌退旧关东西高地顽抗。唐师组织朱旅夜袭,攻占旧关东南高地,惟正东之高地斜面长冲,屡阻于侧防机枪,不时与敌发生争夺战,毙敌六七百。18日趁夜进攻旧关,当夜十二时唐师马旅杨团及第七师王团分向核桃园及旧关东南各高地攻击,同时朱旅亦以一部向旧关出击,是役毙敌八百余。
10月23日,步骑炮连合之敌三四千人由井陉东渡河南下,其先头部队已经南北障城西进,企图由我右侧迂回。旧关之敌即炮击我柏树岭西北高地十二师马旅阵地,继以机炮掩护步兵猛冲,反复争夺,我军力退敌,敌死伤七八百。长生口、大小龙窝之敌复向北洋沟、红土岭及以西高地七师李旅阵地猛攻,激战甚烈。薄暮时,曹觉民从阵地飞马驰奔军部,面呈曾军长请令本军两师乘敌机炮失效而展开全线攻击,终退敌,毙敌无数;12师沈旅于固兰村、魏家凹之线阻击进犯之敌。
参加"青记"一大,吹响新闻战线集结号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应周恩来的指示精神,于1937年11月4日在上海成立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新闻工作者的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为胡愈之、夏衍、范长江、陆诒、曹觉民等。
1938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同年3月30日下午2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青年会二楼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除武汉和上海两地的代表外,还有长沙、广州、西安、成都、重庆、香港和南洋等地的新闻记者代表;《大公报》范长江、陆诒,《扫荡报》社长丁文安及主编钟期森,《国民公报》首席记者曹觉民、《武汉日报》社长王亚明、《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等也出席了大会。参加会议的来宾有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邵力子、监察院院长于佑任、新闻界人士张季鸾等、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及沈钧儒等,以及苏联塔斯社的罗果夫、美国合众社的爱博斯坦、美国女作家史默特莱等国际友人。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宣言》,并制定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章》。"青记"的基本宗旨是爱国、进步、责任、担当。"青记"一大,吹响了新闻战线的集结号,中国进步记者用笔作枪,唤起民众投身抗日救亡,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战火无情,"青记"有爱,广大"青记"会员无畏枪林弹雨,始终奔赴在抗日战争第一线采访,甚至乔装改扮后深入敌占城市、乡村收集日寇情报。正是战地记者真实详尽的记录、质朴无华的书写,感染和激励着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昂扬斗志,"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留下了永远的镜头和珍贵史料"。
参与组建"青记"第五战区分会,支援徐州会战
因第三军1937年8月在平汉铁路北段与日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土肥原第14师团、矶谷第10师团作战时,曹觉民多次截获或破译日军的机密情,上峰特派遣曹觉民以战地记者身份支援第五战区作对日谍报工作,参戎军机,支援徐州会战。同年5月,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成员陆诒、范长江、曹觉民、戈矛、高元礼、汪志豪、洪雪邨、石宝瑚、张剑心、顾廷鹏、俞创硕、汪志豪、龙炎川、盛成等十三文友在徐州发起成立了第五战区"青记"分会。
1938年4月15日,面对徐州市区日机连连轰炸,范长江、陆诒、曹觉民等青年记者在云龙山的树林中开座谈会,大家敞开思想交流。为了组织联络在徐州采访的战地新闻记者,第五战区的记者们又在徐州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五战区分会",云龙山见证了青年记者们肝胆相照的友谊和保家卫国的激情。
1938年4月30日上午九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徐州分会筹备会在云龙山下一家风凉的茶楼上,聚集一群战地记者开会。这个战地座谈会,到会的有石宝瑚(重庆新蜀报),曹觉民(重庆国民公报),范长江、高元礼(大公报),陆诒、戈矛(新华日报),张剑心(扫荡报),顾延鹏(新生中华杂志社),俞创硕(良友杂志社),汪止豪、洪雪村<动员时报)等记者。
曹觉民先后奔走于滕县王铭章所部第122师、临沂张自忠第59军,以及孙连仲所部第二集团军台儿庄附近之黄樵松第27师、张金照第30师及禹王山第60军前沿阵地,侦察敌情、采访前线官兵、拍摄我军英勇作战战斗场面以及日军烧毁村庄、屠杀军民现场,第一时间撰写战地通讯,向《国民公报》报道我军英勇作战情况及揭露日军暴行;一方面晚上参加所随军或师指挥部参谋会议,并帮助破译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师团的机密电文,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为揭露日军暴行,作出了重大贡献。曹觉民随孙连仲将军所部突出日军重围后,奉命经武汉返回第三军驻地山西太行山。
考察延安,访问陕甘宁"千里河防"
1938年8月27日,曹觉民奉命以《国民公报》社特派员身份考察、访问延安及陕甘宁千里河防。非八路军、中共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内部军政人员进入延安,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及严格的政治审查手续,《国民公报》社为曹觉民办理了赴延采访核准书,并电请西安行营联络八路军驻西安行营办事处办理了特别通行证,并由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安保接送事宜落实后,于8月29日,曹觉民抵达延安,毛泽东、朱德在延安接见了曹觉民。曹觉民着重考察了延安中共中央机关,边区政府、边区学校等单位。
8月31日曹觉民访问陕甘宁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午到达前线总指挥部,司令员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都站在司令部门口握手迎接,三人就如何防范日军渡河西侵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肖劲光知道曹里怀与曹觉民既是堂兄弟又是老同学,特意让曹里怀陪同曹觉民到河防前线视察访问,曹觉民看到河防前线官兵士气高昂,连忙称赞说:"树邦兄弟治军有方,千里河防固若金汤"!曹里怀回敬说道:“觉民兄文光射斗,爱国爱民,军中榜样!西安一别,正好一年有余,兄长一切安好?"曹觉民接着说:"抗日救亡,任重道远,敌强我弱,时久弥坚。战事吃紧,公务缠身,身无定所,我已经半年没有写信给家里了,真不知千里之外的家人近况如何啊"。曹觉民骑在马上手指河东,对曹里怀说:"我第三军现扼守中条山,几乎天天与日军交战,华北日军有南犯西侵企图;若获日军情报,务必互相通报为要"。当晚,曹里怀留曹觉民在军营过夜,曹觉民向曹里怀介绍了台儿庄大战及徐州突围情况,两人彻夜长谈。
艰苦奋战中条山,誉称中条谍报王
1938年10月,曹觉民随所部第三军挺进中条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拒敌西侵南犯,保卫豫陕川,保卫中原、保卫大西北,粉碎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南北对进合围武汉”及“占领潼关直指中国抗战大后方陕川并压迫陪都重庆”之战略意图,至1941年4月参与指挥了中条山保卫战13次战役。 1939年2月升任第五集团军军法处長(上校);同年12月,日军第37师团主力与第41师团一部,在特种部队配合下,乘中条山调整部署、防广兵薄之际,以闪电战术发动中条山小岭战役,军法处长曹觉民、代理军长寸性奇等亲自上前线指挥督战,三军将士勇猛厮杀,血战九昼夜,小岭阵地失而复得,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联队长重松受重伤,毙伤日军3000余人。小岭战役结束后,即1939年12月12日,曹觉民牵头组建了"青记"中条山分会,号召广大战地新闻记者深入抗战前线,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报导中条山军民英勇抗战情况。
自1938年10月至1941年5月,在扼守中条山三年多时间里,曹觉民数次查出日军奸细,捣毁敌特窝点,截获日军机密情报,誉称中条山谍报王。
拥护国共合作抗战,护送八路军将领过往
1938年初第三军战至沁县,划归东路军序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辖第3军、第14军、第47军、第94师、第169师、第117师之第529旅,以及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朱德、彭德怀兼任第18集团军总、副指挥);2月第三军奉命于屯留、长治等地截击日军师团主力,为八路军解围,毙敌无数;3月初参加黎城县东阳关战役,阻敌进犯潞城、长治,并开展这一地区游击作战。东阳关战役,第3军毙敌1800余人。3月下旬曹觉民截获日军师团主力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隐蔽集结之机密情报,为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制定反围攻策略与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总部嘉奖。
曹觉民是国共合作抗战的践行者、拥护者和维护者,是华北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是八路军的亲密战友,他多次在晋东南太行山截获日军机密情报,以及于晋东南、晋南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防区先后数十次带领特务连护送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左权、朱瑞、邓小平、刘少奇、刘伯承、徐向前、倪志亮、李达、宋任穷、曹里怀、萧克、张宗逊、王宏坤、王维舟、陈赓、陈再道、王首道、王先亭、陈锡林、聂荣臻、罗荣桓、陈毅、徐海东、黄克诚、杨得志、李天佑、杨勇、杨尚昆、邓子恢等高级将领过往,为朱德、彭德怀领导的"东路军"创建和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国家民族危难,赤子忠心著大义
1938年是中国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抗场,国军对日作战取了得重大胜利和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一年,也是曹觉民老家亲人接二连三蒙难的一年,这一年曹觉民因转战转晋、冀、豫、鄂、苏、鲁等省抗日战场,身无定所,无法与家里通信。老家亲人却以为杳无音信的曹觉民已经战死沙场卫国捐躯,悲痛万分。1938年润七月初一,曹觉民的父亲曹茂成因痛念满儿,一病不起,伤心至极,倒地即逝;八月中旬,曹觉民的三哥湘源病殁;十月廿五日,曹觉民的爱妻喻华在病痛中痛苦地躺在床上右手抱着五岁的长子留生、右手抱着一岁的次子雄生,以泪洗面,绝望地看着窗外而撒手人寰,年仅27岁。山河哀嚎,大地同悲!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2月才请假回家探亲。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曹觉民深明大义,挺身而出,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中义无反顾,忠勇卫国,牺牲奉献,彰显了他以国为母、为国尽忠、为国尽孝之大义;践行了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初心;刻写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担当!
曹觉民将军不愧是湖南人民的好儿子,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家乡,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湖南人、每一个中华儿女永远地尊重、敬仰、缅怀和纪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谨以此文向牺牲、故去和健在的全体抗日将士致敬!
【作者简介】
曹小藩,郴州市作协会员,郴州市乡镇村志研究会副会长,抗战史研究员。
编辑/张小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