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作家的人格魅力——
我所认识的作家叶广芩
作者:宋育平

著名作家叶广芩
世上的事物都有它的关联性。 如果不认识叶广芩, 我便不晓得青木川,也不会行千里迢迢去那里一趟, 当然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 事情还的从头说起。
大概是 2000 年吧, 也许是还早一些时候, 著名作家叶广芩来周至, 我忘记了事由。 但我知道, 每次来了大腕名家, 都是县上的头头脑脑接见,前拥后挤的, 没有我们这些无官无职人沾边的份儿。 笔者向来做人低调, 这些年在写作上没有什么成就, 虽然想见, 却羞于见大家。 既就是见了, 也不晓得给人家说什么, 在名人大家面前更是自卑地脚手无处安放。 这回怪了, 没有县上头头脑脑的纷纷扰扰, 只有我和作家叶广芩老师两人。 一个老师, 一个学生, 两个文学人。 我诚惶诚恐, 和自己崇拜的作家在一起一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很荣幸,在她下榻的周至宾馆和她独处。 她的温和、 亲切使我慢慢消除了恐慌心理, 尽管言语不多, 但我觉得她人很平和, 很真诚, 像大姐, 像老师, 更像谢静仪(她《青木川》 小说中的人物)。 我们聊的很投机。 我和叶老师大约聊了二三个小时的话,后来, 我提议到周至县广场那个露天舞场转转, 她欣然同意了, 说了声走, 我们便一同下了楼, 去了那一元票价的舞场。
那是一个夏夜, 微风吹着, 我和叶老师坐在舞场的凉凉的石板上, 我们一边欣赏着乡村小县的“友谊舞”, 一边听着音乐闲聊, 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文学或文学以外的话题, 很随意, 很恬淡, 就像那夜的风凉凉的, 淡淡的, 很美。 再后来,大概是2001 年吧, 我知道作家叶广芩到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叶老师很忙, 事情多, 除了在街上偶尔遇见打个招呼外, 再没有跟前跟后的去打扰人家。 虽然来往少, 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热爱。 和叶老师说不上话, 我就读她的作品, 时间长了, 就有了读书也是与作家交流的感觉。 关注她的作品, 关注她的行踪和有关报道, 诸如她参加的活动, 她何时去了老县城, 何时和谁同路走古道, 何时出了新作品, 何时去了老县城, 何时到宁强, 到青木川, 我都知晓。 就像“粉丝” 崇拜的心中的偶像, 我觉得, 叶老师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叶老师不知道我做的这些, 我亦无怨无悔! 她的精神和作品一直影响着我, 激励着我, 我没有停笔, 这一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文学作品集《冬天的阳光》。在我的邀请下, 叶老师参加了我的作品研讨会。 会上, 叶老师讲述了一段我几乎都忘记了的“段子”, 算是我们的第二次相遇。 她说, 一天早上, 她到周至县城幸福桥去吃早点, 在她吃完准备付账的时候, 忽然窜出来一个小伙, 硬要给她付账, 她当时怎么也拦不住, 很激动, 这人就是送春风。 她想, 他送春风绝对不是充着她是县委副书记来的, 而是奔着她是作家来的。 在场的我, 听着叶老师的这一段讲述, 眼睛湿润了。 我在心里说,“作家的眼力太毒了!” 在我出书之前,我曾想过让她作序, 这位严谨的作家很负责任地说:“春风, 不是我不愿意, 是我对你的作品不了解, 我不想随便说几句糊弄奉承你的话, 你让咱县的作家张兴海给你写吧。” 听了她的坦言, 我更加敬佩她了。在这期间, 我听过她的几场文学报告。 虽和她交流少, 可对她关注却一直没有停止。 老县城, 我以前去过, 因他去了老县城, 写《老县城》, 2008 年 8 月我再一次重访了老县城, 仿佛老师与我同路, 每到一处, 静静凝望, 寻觅老师的足迹, 我拍了大量的照片, 企图把老县城、 叶广芩一块融入我的思想, 我想, 我是做到了。 那一晚, 雨下的很大, 第二天, 云雾从山头慢慢散去, 我有了一篇散文《老县城听雨》。 我曾三四遍的写感悟老县城的文章, 就连再次读《青木川》 有关老县城的章节也感到亲切。 像是看自己的书, 有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来回走动般的感觉。
再后来,《周至文艺》 刊发了张长怀陪叶广芩去青木川的文章, 我看了很是嫉妒和羡慕。 从那时候起, 就对青木川产生了兴趣, 知道了那个 1952 年枪毙的魏辅唐的传奇故事, 就勾起了我对青木川的向往, 心想: 咱什么时候也到那个神秘的地方走一遭。谁知, 这一去, 便是在“5.12” 大地震后的 2008 年 10 月。登上青木川这块“鸡鸣闻三省” 的土地, 我原想去研究青木川名字的来由,走进青木川龙回场, 研究青木川的风貌、 地理、 人情、 故事, 走进参谋主任, 走进小说《青木川》, 可是, 当我走出小说的描绘, 目睹了眼前现实中的青木川时,我的桑子哽咽了。 震后的青木川到处是坍塌的房屋和废墟。 一个老乡领着我转着,给我讲述着叶广芩与青木川的故事, 他说, 我们这里在这之前, 没有那么的出名,当地人除了知道魏辅唐以外, 不知道民国时候和解放前后发生在这里的许多故事,后来是看了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 重新认识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我们这里的人一辈子都要感谢这位作家, 没有这位作家的这本书。 就没有这里的开发旅游。 我是在这里开川菜馆的, 在没有地震前, 来这里转的游客很多, 我的饭馆生意很好, 楼上的房间常常是客满为患。 因了她的这本书, 外面想知道这里发生的故事, 想亲自来看看转转, 把书里的人物和当地的传说连接一起回想, 觉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给我们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领着我走进了青木川中学, 走过青木川回龙街, 见了参谋主人徐种德, 每走一处, 我便问老乡, 知道叶广芩不? 他们便操着浓浓的地方话道:“哪个不知晓的吆, 她是我们这里的恩人, 写我们青木川的作家嘛!”, 我试图去问小孩子, 或者没有多少文化的村妇, 真是无人不晓! 有一位还向我讲述了地震后叶老师来青木川看望乡亲们的故事, 她说那次叶老师来, 看见乡亲们, 握握手, 没有多少言语, 只是默默的流泪, 乡亲们看到她也哭了。 她一直不语, 默默地把青木川沟沟道道重新走了一遍,乡亲们知道她心里难过, 没有人去打扰她。 乡亲们懂得, 作家的血肉已经融入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 乡亲们敬爱这位热爱他们家乡老百姓的作家叶广芩, 他们不想让作家背负太多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 于是, 在她走的时候, 乡亲们在距离她很远的地方去目送……
我听到这里, 禁不住流泪了!
这, 就是一个作家的人格魅力!我在心里想着, 我以后该怎样做人?
祝我敬爱的作家叶广芩老师安康!

作者简介:宋育平,网名送春风,供职于周至税务局。曾出版作品集《冬天的阳光》《乡间恋情》《吊庄纪事》三部,系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作家协会、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