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阴间父亲的第六封信
——中元夜语
作者:张庆松
父亲:
今夕又逢中元,天地交泰,阴阳通幽。秋意正浓,桂子尚未落尽,檐角已凝起薄霜。我独坐灯下,窗外风起,卷着几片枯叶轻叩窗棂,仿佛是您轻轻回应我心底的呼唤。十年了,自您于2015年那个深秋晨雾中悄然离去,光阴如河,载着思念无声流淌,至今已整整十载春秋。
每逢清明焚香、寒衣送暖、中元祭奠,我必亲赴您长眠的山坡。青石碑前,黄土一抔,我跪地焚纸,低语如诉,仿佛您仍在树影斑驳间静听。这些年,我已为您写下五封家书,字斟句酌,情难自抑,每一封都像是一次灵魂的对话,一次迟来的倾诉。而今,第六封信在笔端缓缓铺展,不为告慰,只为让那未曾说尽的爱与敬,在这天地澄明之夜,再度升起。
父亲,今日我想告诉您:我终于懂了您当年的沉默。
小时候,总觉得您严厉,不苟言笑,肩宽如墙,却从不曾弯下。您起早贪黑,在田埂上踩出深深的脚印,在风雨中扛起一家生计。那时我不懂,为何您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自己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为何您病了也硬撑着不下工,只为多挣几块钱供我读书。直到我自己也成为父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彻夜不眠,才恍然明白——原来父爱,是把心揉碎了藏进沉默里,是把苦咽下去,把甜递给孩子。
“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孩子送上马”——您当年常说的这句话,如今在我耳边回响如钟。您用一生践行了这句朴素的誓言:送我上学,您步行三十里山路背米换钱;我考上大学那年,您在村口站了一整夜,只为看我远去的背影。您没读过多少书,却深知知识能改命。您不是英雄,却以最平凡的身躯,为我撑起一片天。
而今,我也成了别人的依靠。每当疲惫袭来,我总会抬头望月,仿佛您就在那清辉之中,默默注视。我学着您的样子教孩子写字、做人,学着您忍耐、担当、不言放弃。可每每自省,仍觉愧疚——我做得远远不够。您是山,我是丘;您是海,我是溪。您的坚韧与无私,是我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父亲,今夜中元,月色如练,我为您备好了新做的纸衣——素白棉布,内衬软绒,透气又保暖。还有一双厚底布鞋,愿您在彼岸行走不再受寒。我烧了一壶热茶,几碟您生前最爱的小菜:腌萝卜、炒豆角、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烟火升腾间,我仿佛看见您坐在老屋门槛上,笑着点头。
若您在天有知,请托一缕清风入梦,捎来只言片语。不必是训诫,不必是叮嘱,哪怕只是轻轻唤我一声“松儿”,我也愿在梦中跪听良久。
愿您在那一边,无病无痛,有花可赏,有月可依,有安宁可栖。愿您看护着这个家,看我母亲安度晚年,看我们兄弟姐妹和睦共处,看孙辈们茁壮成长。张家的根脉,因您而深植;张家的家风,因您而绵延。我们定当谨记您的教诲:为人要正,行事要诚,心中有光,不惧长夜。
天上人间,虽隔两界,然血脉相连,心灯不灭。
父爱如月,不言而照,恒久温柔,照亮我一生归途。
儿松跪书,心香一瓣,遥寄天涯。
此致
敬礼
儿:张庆松 敬上
2025年中元夜 于故园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