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四行仓库感怀
隆光诚(广西南宁)
苏州河畔立残墙,弹迹斑斑诉国殇。
狼寇千重强进犯,虎贲八百奋攻防。
浑身剑胆刚还烈,正面枭徒悚且惶。
三月亡华狂梦破,冲霄高义势龙骧。

这首七律以四行仓库抗战遗址为吟咏对象,通过凝练的意象和激昂的笔触,再现了1937年"八百壮士"死守孤楼的壮烈史诗。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赏析:
首联以"残墙""弹迹"的具象描写开篇,苏州河畔的战争遗迹成为民族创伤的永恒见证。"国殇"二字既指淞沪会战的惨烈,更暗喻整个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
颔联通过"狼寇"与"虎贲"的意象对比,展现敌我力量悬殊下的殊死搏斗。诗中"八百"的表述虽与史实420余人有出入,但艺术化地强化了孤军奋战的悲壮感。日军六次强攻的史实被浓缩为"千重进犯",而守军"奋攻防"的动态描写则凸显了战术智慧与血性。
颈联转入精神层面的刻画,"剑胆"象征谢晋元等将士"誓不轻易撤退"的钢铁意志,而"枭徒悚惶"则对应日军偷袭受挫后的狼狈。这种刚烈气概在陈树生身捆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史实中得到印证。
尾联升华主题,将四天四夜的阻击战置于"三月亡华"的宏观背景中。"冲霄高义"既指守军"与阵地共存亡"的决绝,也暗含苏州河南岸民众从"隔岸观火"到觉醒的转变。"势龙骧"的比喻,恰如纪念馆中那封未寄出的家书,让家国情怀穿越时空。
全诗最精妙处在于将建筑遗存(残墙)、战争痕迹(弹迹)、人物群像(虎贲)与历史意义(国殇)熔铸为有机整体,使四行仓库既是地理坐标,更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