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作者/葛国顺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自觉洞庭山晴更多。准南一叶下,波。”唐代诗人许浑的《早秋三首·其一》传神地写出了秋季时节清新明丽的特点。时光之轮从从容容地碾过春泥夏阳,一路上无声无息,便行至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驿站,也是秋之第三章——白露。

少时懵懂,对“白露”之名甚为不解。及至长大之后,我曾留意观察,对万物充满好奇与探求,白露节气一到,清晨田间的草木之上,就会缀满圆润剔透的露珠,如珠玉般明澈透亮。每当在古运河堤上晨练时,头上都是满头雾水,冠之以“白”?在书卷中寻得答案,原来,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之色为白,故称秋露为“白露”。
立秋虽为秋之始,真正的秋意,却由白露方点染分明。不错,白露衔秋,乃自然寒温递嬗的时节刻度。“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白露过后,凉意日深,寒生而露凝,暑气悄然退场,昼夜温差陡然拉大。自此,天高云淡,风清水长,让人真切体味到“天凉好个秋”的舒爽。农人历经春播夏耘的艰辛,终于盼了到稻菽丰稔、瓜果流香的时节。家乡谚语云:“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此刻,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大豆、谷子、玉米、高粱纷纷垂下饱满的头颅,静待归仓;南瓜、冬瓜浑圆壮硕;枝头梨儿沉沉,苹果醉红了面颊,石榴绽开笑口;核桃似青玉摇枝,红枣若玛瑙成串,畦畦萝卜白菜青翠欲滴……每一种丰硕都在述说着光阴的故事,引得秋虫在芬芳中彻夜鸣唱,仿佛应和着这大地丰饶的盛大交响。
乡贤汪曾祺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说,“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数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几片梧桐叶点缀花丛,黄绿相间的纹路,倒成了花影的底衬。泰戈尔眼中的秋叶是静美的,如死一般无牵无挂屈原笔下的秋叶是用来吟诵秋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余光中写下了“风起时,满枫林的叶子滚动香熟的灿阳,仿佛打翻了一厘子的玛瑙”这样如诗一般的句子。秋叶是秋天的灵魂,懂得欣赏秋叶之美的人,必然拥有一颗豁达的心。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四季更替,我独爱秋之唯美,秋之沉静,秋之丰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当秋风轻轻送走树上的最后一片黄叶,小河停止了喧闹,像个思秋的诗人,寂静地张望秋的色彩,路上的小草被一展如纱的露所罩着,简约面美妙。斜日西坠,秋阳照水,秋林落日,那一抹红,掉进一片静美里,自然界美不胜收,那是深秋的告白。
作家峻青曾在《秋色赋》中赞叹:“我喜爱这绚烂的秋色,它昭示着成熟、昌盛与繁荣,亦寓意着欢愉、富足与强盛。”白露时节,正是大地捧出礼物的良辰。家乡谚语云:“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此刻,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大豆、谷子、玉米、高粱纷纷垂下饱满的头颅,静待归仓;南瓜、冬瓜浑圆壮硕;枝头梨儿沉沉,苹果醉红了面颊,石榴绽开笑口;核桃似青玉摇枝,红枣若玛瑙成串,畦畦萝卜白菜青翠欲滴……白露,莫不是一滴凝结千秋诗意的时光清泪?每一种丰硕都在述说着光阴的故事,引得秋虫在芬芳中彻夜鸣唱,仿佛应和着这大地丰饶的盛大交响。
古人将白露精微地析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玄鸟归去,三候群鸟储食。其中“鸿雁来”最为动人心魄。辽夐长空,雁阵横天,一路高歌南翔,遗落串串思乡的清唳。“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那告别北方的声声鸣叫,深深叩击着一代代游子心底的故园之梦,为白露节气,平添了几许欲说还休的苍茫旅愁。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进入秋天后,标明万物也逐渐走向成熟,人也到了应当顺应自然、保养身体的时候。“白露身不露”,秋季时节养生正当时。白露是秋天一双清澈的眸子。是的,它映照秋水,亦洞穿世情人心。诚哉此言!让我们铭记这白露的清光,铭记那奔流不息的光阴长河;让我们如秋水般澄澈凝望——既望穿那盈盈逝水,亦照见这人世深处的冷暖明暗……
2025.9.7白露写于草页斋
